《问题的解决》观后感格式怎么样?

在上学期外出听课的机会中,现场聆听过于萍老师的这节《问题的解决》,当时就印象深刻,感觉于老师是一位能够深入思考数学问题的老师,她的这节课让人耳目一新,过目难忘 。
1、创造性使用教材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来自教材中的一道练习题,老师开发性的利用教材,从简单的“纸上谈兵”列式计算种黄瓜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到学生亲自在示意图上实际分一分,能不能用一条直线将这块带有水池的菜地怎样才能被实际分成两份呢?让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知识来解决这个实际问题 。
2、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这节课中,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经历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分析问题——合作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方法——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上课伊始,教师就尊重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从一道简单的问题入手:一块平行四边形菜地,底是100米,高30米,菜地中有一个长方形水池长20米,宽10米 。剩下的地平均分成两份,分别种上西红柿和黄瓜,求种黄瓜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让学生列式解决 。然后追问学生想没想过,能不能用一条直线将菜地和水池平均分成两份,怎样分?学生独立解决遇到困难后,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接着,老师适时帮学生指明方向,“不妨退一步,先将平行四边形平均分成两份 。”将解决问题的关键锁定在了确定平行四边形的中心点上 。在此基础上,原来的难题迎刃而解,老师清晰地总结出:菜地中心点的直线有无数条,过长方形中心点的'直线也有无数条,可是,只有一条直线能同时将水池、菜地平均分成两份,从而解决了问题 。
课上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头脑中有了一套系统的解决问题方法,有助于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本质理解,为今后学习数学知识做了良好的铺垫 。
“解决问题”与“问题解决”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目标是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而《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的课程目标则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解决问题”与“问题解决”有什么不同?这样的变化是基于怎样的考虑?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 。
【《问题的解决》观后感格式怎么样?】课程标准怎么说
相同点:都强调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都重视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
最重要的不同点:解决问题强调“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而问题解决强调“四能”即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前者提出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后者提出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