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教学反思怎么写?( 二 )


我翻阅的参考资料上这么说:“未磨的镜面,平而不滑,明而不亮,朦朦胧胧,用来形容月夜湖光,真是恰到好处 。”所以这个比喻句要结合诗的意境来解说,并要先向学生介绍古时候,使用铜镜,都是要先打磨一番,才能照出样子 。月光下的湖面和铜镜都是朦朦胧胧,故这句比喻句真是妙不可言 。
教学这个比喻句,给我一个很大的感触: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教学,不应该仅仅为了应付考试,而让学生牢牢记住一个所谓的“最正确”的答案 。否则,学生的想象能力不可能培养得起来,写作时运用比喻的欲望和乐趣也将大大减少 。

《望洞庭》教学反思怎么写?


《望洞庭》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所写的一首山水诗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望洞庭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参考!望洞庭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完成了教学重点中,学生对于该诗诗境的理解 。在对诗的意境理解上,学生们对于诗歌意境的揣摩让我为之一惊,通过图文联想法和画图法,孩子们很好的理解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意境,通过在图中画出秋月的倒影,孩子们则更好地理解了何为“两相和” 。同时,通过图文猜想,找出了诗中所暗含的三个比喻的修辞手法 。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缺少对作者的介绍,该作者的诗同学们第一次接触,应对作者加以简单的介绍 。
本节课的改进措施:本节课的板书,总结洞庭湖山水的特点,应让孩子们上黑板自行总结,边总结山水特点,边进行古诗背诵,做到理解的同时就是最好的记忆 。
望洞庭教学反思2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古诗语言凝练,所描绘的意象所构成的意境美,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能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 。但是在很多时候,古诗的教学,都只是注重了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而忽视对意境的感悟 。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诗境”难以感悟,这也是我们古诗教学的难点 。《望洞庭》这首诗总体给人空灵、缥缈、温柔、宁静、和谐的感受,特别是诗中形象的比喻,形、色和谐,让人感到洞庭山水如设色淡雅、造型精致的艺术品,玲珑剔透 。
根据这首诗的特点,本节课,我力图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丰富想象,感受水天一色物象的画面美,从而感悟空灵、缥缈的意境美 。为了突破难点,我在设计时整首诗紧扣“和”教学,首先从“色调”方面来引导学生试着想象下水天一色的画面美,感悟“和” 。
其次抓形象的比喻,从形、色两方面引导学生想象洞庭山水工艺品般的画面美,进一步品味“和” 。在学习后两行诗,感悟诗句“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诗人别出心裁的比喻后,巧妙引出唐五代诗人雍陶的《题君山》中的名句“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两首诗都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写出了洞庭的宁静、和谐的景象 。这两句巧妙地以“螺”作比,但一首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的青螺,一首将倒映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 。把名句拿出来让学生进行赏析,想象画面 。使学生在体会巧妙的比喻同时,洞庭的山水的秀美也给他们留下深深的印象 。最后是拓展6句古诗名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