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求解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求解)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求解

不少留守儿童的父母缺乏与孩子情感沟通的方式,甚至从未意识到与孩子陪伴和沟通的重要性 。社会应该努力促进留守儿童父母与孩子联系的质量,从而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本刊采访人员/杨智杰
“最近学习怎么样?”
“就那样 。”
“你在家要听话 。”
“哦 。”
“有作业的话就写作业,不要去玩了 。”
“嗯 。”
沉默了几秒钟,月嫂王萍尴尬地挂断了打给女儿萌萌的电话 。这样生硬的对话在过去半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里,是她和女儿交流的常态 。
王萍今年39岁,出生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的一个小镇 。至今,她还是偶尔会说起自百思特网己的遗憾:小时候因为家里太穷,不得不百思特网辍学,外出打工 。十几年来,除了回老家结婚,生了一儿一女,她先后辗转江苏、天津和北京,成为一个在城市里到处移动的打工者 。丈夫虽然也曾出去打工,但挣的钱太少,最后留在家里种地,只能赚取一些微薄的生活费 。
今年年初,王萍加入了甘肃省妇联实施的“陇原妹走出去”精准扶贫行动,被定向输出到北京某家政公司,成为一名月嫂 。虽然性格木讷,不善言辞,好在她踏实肯干,在客户家顺利工作了半年 。每天起早贪黑做家务,只有在周六、周日休息时,得空能给在甘肃的孩子打个电话 。但一周甚至两周一次的联系机会,总会变成她教导15岁的女儿好好学习的“思想课” 。
打工的日子太辛苦,王萍觉得上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 。但这种命令式的交流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每次她开始叮嘱萌萌学习,女儿在电话那头便不做回应,陷入到像本文开头的对话那样的僵局,甚至也会争吵到挂断电话 。女儿的逆反心理让王萍很生气,可是她没有办法,自己的一片好心,并没有拉近她和孩子的心理距离 。
王萍和女儿之间这样矛盾的沟通状态,也是中国很多留守儿童父母正在面临的无解难题 。
被阻隔的亲情
近年来,公众对留守儿童问题并不陌生 。
2012年,贵州省毕节市5位流浪儿童因在垃圾箱内生火取暖导致一氧化碳中毒而死亡;2014年4月,该市至少12名小学生被老师强暴……这些悲剧一次次牵动社会的关注 。
全国妇联最新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推算,全国共有6102.55万农村留守儿童,而给予他们生命的是中国2.3亿左右的农民工 。骨肉至亲,但农村与城市的距离却在阻隔他们的感情交流 。
6月24日,公益组织“上学路上”以“陪伴”为主题,在北京召开《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发布会,并播放关于留守儿童的纪录片《异乡的父母》 。导演在询问某服装加工厂9名农民工与子女的关系时,有3位打工者反映,自己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存在问题 。“打电话也就是几句话,我觉得她(女儿)现在是不太愿意跟我们交流 。这种关系陷入了一个怪圈里面,其实你很想对她好,但是你不晓得怎么才能对她好 。”这是工人张建华的困扰 。和王萍一样,长期脱离孩子的生活圈,张建华和自己的女儿之间缺乏共同语言 。
与“上学路上”合作的国家认证心理咨询师张慧认为,这些留守儿童父母在和孩子沟通时,多采用简单的问答、命令的方式,不能深层次地交流,更无法达到情感上的联系 。
张慧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父母文化程度低 。他们不知道和孩子聊天的重要性,在学习的问题上只会提要求,但孩子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他们不知道,也无力解决 。二是缺乏意识 。当孩子取得成绩时,他们从来不懂得肯定和表扬 。另外,有一些父母自己童年也是留守儿童,他们没有受到关爱,所以也不懂得如何关爱下一代 。
还有一部分打工者甚至和孩子没有情感交流 。今年的《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在中国14个省份发放7060份有效问卷,结果显示,7.7%的孩子和父母一年都没见过,2.7%的孩子与父母一年都没联系 。如果以全国妇联公布的留守儿童数量为基数,推及全国,这两种情况涉及的人数分别是469万和165万 。
这些数字背后,显示着在中国不少留守儿童父母缺乏与孩子情感的沟通,甚至从未意识到与孩子陪伴和沟通的重要性 。
白皮书总结,一年与父母都没有见过面的留守儿童,以及一年仅与父母联系1~2次的留守儿童,其自尊水平显著低于其他留守儿童 。自尊水平越低,孩子对自我的评价越负面,会导致羞愧、后悔,并对优于自己的他人嫉妒、怨恨 。留守儿童的愉悦程度明显低于父母均未外出的非留守儿童 。一年中,与父母见面9次及以上,会使留守儿童保持良好的愉悦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