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成公主进西藏》的教学反思怎么写?( 三 )


2.着力提倡感悟的独立性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 。正是他们无时不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 , 才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多彩 。”语文课正是师生个性自由驰骋的领域 , 语文教学培养学生个性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去独立自主地感悟 。
研读是学生独立研究教材的学习行为 , 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感悟 , 必然会有些不同 , 带有浓重的个性化的倾向 , 所谓“有一千个读者 , 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是因为 , 每一个学生具体的阅读 , 有着各自注重的焦点 , 每一位学生的理解 , 都与原有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经验和阅读习惯等有关 。即使对同一篇课文 , 不同的学生在同一教师的指导下 , 也会产生不同的感悟 , 甚至同一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里 , 对同一课文的感悟也会有差异 。在研读的过程中出现学生独立自主的感悟 , 是正常的、健康的、可喜的 , 教师要珍视、尊重并大加鼓励的 , 正是学生这种不同的阅读感悟 。这种个性差异的阅读感悟 , 对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个性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在教学中 , 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认识和理解 , 如学生的读 , 学生的对“动人”点的选择 。当然 , 同时教师也注意了正解价值观的导向 。
3.努力展现交流的真实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 , 摆在第一的并不是背书 , 不是记住别人思想 , 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 , 也就是说 , 进行生动地创造 。”
在研读这种课堂模式中 , 学生的课堂交流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 , 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研读成果 , 并与同伴交流 , 在交流中获得发展 。因此 , 我们要努力展现课堂交流的真实性 , 交流时 , 鼓励学生亮出自己的观点 , 允许学生独树一帜;允许学生与老师争论 , 允许学生随时质疑 , 允许学生自由表达 , 也允许学生保留看法 。学生不唯书 , 不唯上 , 不迷信教师 , 敢于标新立异 。正确引导和热情鼓励那些平时会“要小聪明”、能使出“雕虫小技”和敢于“吃螃蟹”的学生 , 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
“课堂是允许出错的地方” , 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 , 讲对了要肯定、赞扬 , 讲错了进行热情帮助学生纠正 。应该允许学生尝试错误 , 体现课堂交流的真实性 , 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发展的思维空间 , 使每一节课在每位学生的心目中都成为施展才华的舞台 。学生站起来发言 , 回答正确与不正确一样看待 。当听到学生精彩的发言时 , 老师带领全班同学表示向他学习;回答不正确时 , 老师说:“感谢你的一参与 , 再想想应该怎样做 , 等会儿请你回答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