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男孩,别哭》优选教案怎么写?( 三 )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
4.积累来源于古代寓言故事的成语 。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成语的意思 。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备课人:初鹏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过程:
一、理解文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会背《三字经》、《弟子规》吗?《三字经》、《弟子规》是古人用当时的书面语言写的文章,我们称为文言文,也叫古文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言文,题目是《朝三暮四》,这也是一个成语 。成语的来源主要是:古代寓言、历史故事、古代诗文语句、群众口语等 。我们这一单元选编了三篇古代寓言:《朝三暮四》《相濡以沫》《买椟还珠》 。这三篇古代寓言故事的题目就是三个成语 。
二、熟读感知文言文特点
1、这是我们在课内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同学们预习得怎么样啊?
2、指名读文,其他同学要认真听他读得是否正确 。
3、古文的朗读要稍慢一些,要读出节奏,一般是以词为单位进行停顿,请听老师读一读 。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 。”众狙/皆怒 。曰:“然则/朝四/而/暮三 。”众狙/皆悦 。
4、指名读课文 。
5、齐读课文 。
三、教给方法,理解文意
1、课文中带着小圆圈的数字表示的是什么呢?
2、那我们就先自己对照课下注释用心地读一读课文,看看你能不能自己把课文内容读懂,如果有问题可以和周围的同学研究研究 。
3、谁来说说你读懂了哪句话?你是用什么方法读懂的?
1)《朝三暮四》选自《庄子》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学说为“老庄哲学” 。著作有《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 。《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52篇,但留下来的只有33篇 。其中内篇7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 。名篇有《齐物论》《养生主》等,《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等尤为后世传诵 。
朝三而暮四 。朝:早晨 。暮:晚上 。这句的意思是:早晨(给猴子)三个(橡实吃),晚上(给猴子)四个(橡实吃) 。
2)狙公赋芧 。赋:给 。芧:橡实,橡子 。曰:说 。这句的意思是:狙公给(猴子)橡实(吃) 。
3)众狙皆怒 。众:许多 。皆:都、全 。猴子们都不高兴了 。
4)然则朝四而暮三 。然则:古汉语虚词,“然”表示“如此”,“然则”实际上等于说“如此,就”的意思 。这句的意思是:那么就早晨(给你们)四个橡实,晚上(给你们)三个橡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