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三角名校长高级研究班的学习心得怎么写?

高中教育多样化与义务教育标准化,同样是基于教育公平的理念:为学生提供相同的教育机会,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高中教育的多样化,就是要尊重差异,尊重个性,提供更多的选择性,以回应学生的不同潜能和不同需求 。学生没有不好,只有不同 。
目前全国的课程改革,基本上还是在外围迂回作战,面对高考这个堡垒和核心,所有人都是小心翼翼,履薄临深 。走过长三角多所名校,一旦走进课堂,走进教室,发现其实变化很小,差距不大 。
下一步深化高中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增加选修课,减少必修课,提供更多的选择性 。在目前高考改革没有根本性的变革之前,减少必修课的数量,必须以提高必修课的质量为前提 。课程的设计要做加法,更要做减法 。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国的课堂教学质量可谓精致、高效 。这种精致与高效,对学生的成长是否具有长远的意义,还有待探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课堂上不浪费一分钟,没有一时一刻不在进行积极的脑力劳动,在教育人这件精细的工作中,再也没有比这种做法更为有害的了 。”课堂的过度精致也许是有害的 。
我们现在教育的问题不是教育之“术”的缺失,而是教育之“道”的失落 。教育之“术”的路径,其实就是微观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路径;单纯走“术”的路线,并不能走得太远 。而且我们中国中小学的教育之“术”已经是精益求精 。教育之“道”是教育的观念、教育的本质、教育的尊严等等,“道”的失落是价值的失落、方向的缺失,这才是教育的问题所在 。
现代技术的进步让我们必须考虑教育的未来,云平台、云计算、云学习……云时代的到来,也许让知识不再是力量,教育将回到他的原点:人格的培养与智慧的启迪 。
现代技术的变革也使未来职业的不确定性大为增加,十年后的职业有很多现在还没创造出来 。这也要求教育回归原点:为学生的成长打下牢固的基础,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健全的人格,从育才变为育人 。
要慎提学校的特色建设 。学校的特色其实是学校的本色 。学校的特色是内生的,而不是外加的;是成长的,而不是建设的;是全面的,而不是局部的,是长久的,而不是一时的;是深刻的,而不是肤浅的;是伦理的.,而不是功利的 。
对体育和艺术的重视程度体现一个学校办学理念之高下 。
教育实践中的三角关系是教师、学生和学科,只有当三者之间双向互动起来,教育才真正发生 。
教育史上的钟摆现象至今并没解决 。
教育目的:培养人格还是启迪智慧;培养精英还是培养大众;培养国家主义,还是培养个人主义?
教育内容:以学科中心还是以儿童中心?以知识中心还是以活动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