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三角名校长高级研究班的学习心得怎么写?( 五 )


一切学习本质上都是自我学习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习的机制是同化与顺应,学习的关键是自我建构 。因此在这个意义上,一切的学习都是自学 。
教重要的在于听,学重要的在于讲 。教师要学会倾听,关注学生的认知存在哪些问题,教学才更有针对性 。学生如果有机会将学习内容表达出来,那么这种知识的内化程度会更高 。
教师总是讲的太多,但并不认识到自己讲的太多;在课堂上,学生的思维过程暴露不够,学生对这个问题究竟是怎么想的,老师关注不够;对于学生的相异构想,关注不够 。
教师面批,比补课重要 。因为每一个学生的问题是不同的 。
有些老师不明白自己每个教学行为的价值取向究竟何在,比如为什么提问?为什么让学生讨论?等等,常有茫然性 。
老师面对学生存在的问题,采取的简单办法是大量练习和补课 。但却不一定有效 。
学生能自己学会的、大部分学生学得懂的,老师能不能不讲或少讲 。学生要先学 。教师觉得是难点和重点的地方,不一定是学生不懂的 。当然老师要帮助学生先学 。
一堂好课不一定是讲得完整的课,但是学生也许觉得是完整的 。
教学要尽可能暴露学生的潜意识,尤为关注“相异构想”的发现与解决 。提问学生不仅是追求学生回答正确,重要的是暴露问题、解决问题 。提问让最好的学生回答,只是代替了教师的讲解;提问最好是面向中等靠后的学生,让他有机会更多地暴露自己的问题 。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解惑,或者是不断启发学生,让学生在“最近发展区”上获得发展 。
教育充满着矛盾性:教育事业的无限性与学校教育的有限性;教育目的的伦理性与教育手段的功利性(善意的摧残);用昨天的知识、今天的教育,来培养明天的人才 。
学校教育没有真正的市场竞争,各有生存空间 。在一个小的区域并没有完全的同层竞争 。一所学校的发展并不意味着另一所学校的退步 。
制度有形,作用有限;观念无形,作用无限 。
文化是无形的,但又是可感的,文化有时弥漫在空气之中 。对人有着潜移默化的规范 。比如佛教寺庙,浓浓的香火味,单调的木鱼声,威严的佛像,让人不自主的脚步放慢,不敢造次 。基督教堂,高高的穹窿顶,长长的甬道,管风琴的脆响,让人不自主的放轻脚步,不敢喧哗 。
学校也要建设自己的独特文化,让人不由自主的感受到学校殿堂的神圣、纯洁与教育的尊严 。
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方,也是教师学习成长的地方 。教育者首先应该接受教育,教师应该学会学习,终身学习 。有人戏言,当你教高中时间长了,你的水平也就只有高中水平了 。甚至老师去高考,也不一定考得过学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