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赛心得体会如何写?( 二 )


除了据点,还有基地,一辩稿就是基地 。很多评委只要在一辩稿中没写而攻辩自由辩出现的其他的观点,一概一撸到底 。一辩稿应该是整个团队整场比赛核心中的核心,应该是整个团队思想的结晶 。
我觉得深层分析能力是辩论的灵魂 。比如大学生成才是外部机遇更多还是自身努力更多?一个说是成才是指符合职位,给社会做贡献,另一个是说成才是指人才加机遇 。我的看法是,我原来是个平庸的人,然后我逐渐的提高了我的能力,哪怕我没有给社会做贡献,或者是没有遇到机遇,但我仍然算是成才了 。在这个问题上我觉得双方思考都出现了方向性的偏差,但人才加机遇那方更大一些 。
我看到这个辩题,首先我不会去管什么外部机遇还是自身努力,这些全部都是次要的,因为重点在于:成才的标准是什么?我的理解是具有能力,但为社会做贡献也算是成才,因为从古至今,中国评价人才的标准便是才能和道德 。
然后是怎样才能成才?内部自己如何,外部机遇、或者说环境如何 。换句话说,就是有哪些因素影响了人的成才 。有这么一个例子,比如我很懒,我觉得我克服不了我的惰性,于是我找了一个相对严苛的环境,通过这个环境反过来来改变我,提高我,使我成才 。不过这很难说,因为如果说是重点大学之类的更好的环境,离不开自身的努力 。但是同样的,要进去除了自己的努力,还需要一定的机遇,具体就看双方怎么辩论了,这就是中立据点需要双方各自争夺 。如果提到机遇,这里会有个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问题,我个人看法是用环境这个词来规避它,因为机遇的某种特性便是往往不可求,求之而不可得 。但是要说既然不知道,那就完全无法获得,那又是不对的 。可以肯定的,机遇是不可控的,努力是可控的,在概率上来说我个人认为努力更普遍些,但这只是我的个人感觉,缺乏数据、事实佐证 。这种想当然是在辩论中需要克服的 。
我发现那个辩题有点忘,究竟重点是概率上数量上谁更多还是程度上谁更重要 。不过这不要紧,因为我觉得首先不要狭隘的抱着某一观点,最好能对辩题有一个全面、深入的分析,正反两方都思考一下,然后再归类 。
对个人来说,思维流畅和逻辑严谨是金科玉律 。但是辩论是团体合作,特别是怎样群策群力完善一辩稿并使一辩稿深入人心将是每个辩论队的重中之重 。至于临场反应什么的,我觉得这个不是靠教,更多的是自己的一种天赋也好,经验也好 。从这个角度看,内部因素除了努力,还有天赋之类的,但是也可以说成是机遇 。不过这种思维跳跃体现了两种能力:一种是建立在逻辑分析基础上的关联能力,一种是时刻反思的{{BANNED}}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