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怎么写?( 二 )


最后 , 着重引导学生欣赏句子“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两岸 , 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 , 五彩缤纷 , 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 , 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 , 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要求学生合理运用比喻、排比的句式对身边熟悉的景物进行仿写练笔 。
回顾整节课的教学 , 程序上似乎顺理成章 , 从整体到部分 , 从读到写;方法上似乎合情合理 , 有自主阅读 , 有品读赏析 , 有课后练笔 , 做到了读写结合 。
但总觉得自己在课堂上没有跳出教材这个圈子 , 对文本的分析面面俱到 , 重点不突出 。大多数学生的写作练笔也只是比葫芦画瓢 , 没有拓展 , 没有创新 , 总之 , 觉得语文课上读写结合的效果不怎么明显 。经赵老师指点 , 我觉得受益匪浅:
一、用教材 , 不能教教材 。
语文课要上得简单 , 课文中训练点很多 , 老师不能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 课堂上面面俱到 。每节语文课上 , 学生能学到一点就算有收获了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 , 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 联系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 。”显然这里的“举一”就是凭“例子”示范;“反三”就是让学生仿照“例子”练习 , 形成灵活运用的技能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 , 都是让学生仿照“例子”练习的好材料 , 关键是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仿写之“点” , 给学生提供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 。除了仿写句式表达、段落构成以外 , 还可以仿写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值得注意的是让学生写的片段 , 必须精心选择具有明显特征且具有价值的精彩片段 。因此 , 要超越教材 , 首先要跳出语文圈子来看语文 , 用一种大语文观来指导自己的教学 。避免眼中“只有树木 , 没有森林” , “只有课文 , 没有学生 。”
二、写作与生活紧密联系 。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 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要让学生有话可说 , 有事可写 , 有感可发 , 就需要学生的作文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 , 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 , 体现童真童趣 。因此 , 教师平时应鼓励学生大胆启用生活素材 , 让他们用眼睛去发现、用心灵去感悟生活的真善美 , 并将自己的情感融注其中 。诸如课外活动、周末晚会、体育活动、诗歌朗诵乃至上一节生动的班会课或阅读一本有意义的课外书等等 , 都是活生生的写作素材 。开始时 , 不要硬性规定是什么内容 , 只要学生写出来 , 哪怕是一个字 , 都应该给与肯定 。只要学生一开始时由不会写 , 不愿意写 , 到了能写 , 有东西可写时 , 再适当地给学生提一些他们能办到的要求 , 循序渐进 , 就会达到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 。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 , 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 , 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 , 让学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笔描绘生活 , 要引导学生勇于去体验生活 , 在生活中去发现 , 去探究 。因此 , 坚持作文与生活相结合 , 作文与做人相结合 , 有效地防止学生胡编乱造 , 假情假意 , 说空话 , 说大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