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怎么写?( 四 )


4、把课堂还给学生 , 尊重学习体验 。
这节课是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的 , 师生双方相互交流 , 相互启发 , 相互补充 , 相互沟通 , 师生共同分享彼此的知识情感、经验 , 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 。通过激发兴趣 , 诱发体验;师生互动 , 感悟体验;多元评价 , 升华体验 , 使语文教学中人文内涵具有教育意义 , 使语言表达富有真情实感 。
改进措施:
1、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加强朗读训练 , 注重语感训练 , 课余时间让学生多朗读 , 提高朗读水平 。
2、这节课中小组合作学习训练尚欠到位 , 小组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 今后要加强这方面的培养训练 。
3、教学时对过程的评价较少 , 特别是小组的合作学习 , 评价的方式单一 , 要适当地增加一些学生的互评 , 小组之间的互评的话 , 可更好地促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 。

《七月的天山》教学反思怎么写?


《七月的天山》作者从水、树、花三个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 。整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流淌着大自然的美 , 洋溢着作者的赞美之情 。在课堂教学中我着重从自主阅读、品读课文、阅读整理这一块着手 。
一、自主阅读 , 自读自悟 。
本文教学遵循略读课文的原则 , 以学生自读为主 。学生边读边想 , 知道了哪些天山的信息 , 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出来的 , 引导学生找出有关方位变化的句子 , 弄清游览的顺序和地点的转换 , 了解作者笔下的天山之夏是怎样一番景象 , 从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
二、品读课文 , 感受天山之美,文字之美 。
引导学生围绕“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 , 它们有什么特点”和“哪儿写得好 , 好在哪里”进行自主研读和反馈 。学生感受到了词汇的丰富 , 景物之美和修辞手法的巧妙使用 。
三、让学生进行阅读整理 , 提高动手动笔能力 。
首先是文中比喻句特别多 , 让学生把雪峰比作白缎子 , 雪峰间的云影比作是银灰色的花朵 , 溪流抛起的浪花比作是盛开的白莲花 , 塔松比作是巨伞等的句子进行摘抄 , 想象 , 体会运用 。其次是欣赏第四自然段的最后三句:满山都是高过马头的野花 , 红、黄、蓝、白、紫 , 五彩缤纷 , 像织不完的织锦那么绵延 , 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 , 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 。马走在花海中 , 显得格外矫健 , 人浮在花海上 , 也显得格外精神 。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 , 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捧到你心爱的大鲜花 。然后进行仿写身边的人、景、物的排比句的仿写 。最后是对“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 , 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改写为陈述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