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愚公移山》教案如何写?( 二 )


(四)强化训练 , 拓展提升
1、分角色朗读
二、三自然段 。
【温馨提示】角色分配:愚公、愚公之妻、智叟、解说各一人 , “杂曰”由全班同学齐读 。先小组进行,教师点播,后班内交流 。
注意体会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相同态度和不同语气 。
2、辩论: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愚公是该搬家还是该移山 。愚公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 要不要继续发扬? 想一想有哪些做法仍能体现愚公精神.
3
(五)达标检测 , 反馈纠正 (相信我是最棒的)
1、本文选自《列子 汤问》 , 列子 , 名  , 又名。郑国人 , 时期 家代表人物之一 , 主张。
2、解释划横线的词 。
①年且九十 (
)②惩山北之塞(

③汉之阴(
) ④投诸渤海之尾(
)⑤始一反焉(
) ⑥汝之不惠(
) ⑦而山不加增(
) ⑧一厝朔东(

3.翻译下列句子 。
(1)惩山北之塞 , 出入之迂也 。
(2)以君之力 ,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 如太行、王屋何?
(3)甚矣 , 汝之不惠 。
4、.说说下列句子中的“子”“孙”的含义是否一样 , 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
“有子存焉;子又生孙 , 孙又生子;子又有子 , 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
五、课后提升: 相信你是最棒的!
有人说 , 愚公精神就是苦干精神 , 仅有苦干是远远不够的 , 苦干加巧干才等于成功 。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 , 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阐明你的观点 。
教师寄语: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
《愚公移山》时代背景
本文选自《列子》 , 成书于战国前期 。在当时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 , 人们只能幻想借助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实现征服自然的愿望 。因此 , 本文采用了神话式的结尾 , 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
《愚公移山》结构分析
【结构分析】
全文按情节发展过程可分四段:
第一段写太行、王屋这两座山的广度、高度和所在地 。这实际上是交代故事的背景 , 对烘托人物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 。
第二段写愚公发起移山的经过和移山过程中的艰苦劳动 , 初步展示了愚公的`精神 , 为下文“答智叟难”做铺垫 。这一段可分三层:第一层写愚公倡议移山的原因和目的及其倡议得到儿孙们热烈响应的情形;第二层写愚公妻的“献疑” , 说明移山的实际困难 , 还写了众人提出的解决困难的办法;第三层写愚公及其子孙们在移山过程中的艰苦劳动 。其中还穿插叙述了京城氏孀妻的弱子“跳往助之”的情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