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格式怎么样?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生动有趣,情节富有变化,它讲述了国王御厨里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 。许多年代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 。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即他们的对话;第二部分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消失 。作者告诉人们“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已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样一个道理 。这则寓言故事语言朴素却富有童趣 。初读教材时,我感觉对话应该是重点,以对话贯穿全文,给学生呈现一个傲慢自大的铁罐和一个谦虚善良的陶罐 。但多读几遍后才发现,作者的这篇童话目的不是给我们呈现两个罐子,而是以两个罐子的形象来说明“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道理,我们应如何正确的看待人和事物 。找到了人文价值,以何种形式来贯穿全文呢?经过深深思索与课堂实验,经过全校教师的同研,我们找到了以“提示语”贯穿对话的朗读,从而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为了让课堂更加明晰、教学思路更加精细,我们全体语文教师进行了深深的思考 。通过这节课,我也有许多的感悟与想法 。
感悟一:放手有益 。
每次拿过课文,我都会着急的去思考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才能想出新点子,让大家看到我精彩的设计,但每次都没有预想的效果 。仔细想想,我忽略了课堂上最主要的人物——学生,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体,他们的兴趣才是课堂的源泉 。因此,我认真听取了岳校长的意思,课堂上放手,让学生随便谈,随便说,随着学生的兴趣爱好走 。没想到真的有效果了,学生的表达完全出乎我的意外,而且与我的预设也完全一样 。仔细想想,原来站在学生的立场,想想他们对什么感兴趣,他们最想了解什么?会给我带来那么多的惊喜 。
感悟二:走进文本,走进学生,达到师生、文本对话之效 。
记得李家栋老师说过:语文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正如淳淳小溪流淌在课堂上 。因此,以学生文本、关注学生才是我们上课的最终目的 。课堂伊始,我可能没有走进学生、走进课文,因此不知其功效 。当我投入的与学生一起挖掘陶罐和铁罐的性格,探究其价值时,我和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完全以学生为本,和他们同感悟、同体验 。这时我们的思想相互碰撞,心灵相互交流,让我真正体会到了真正的课堂 。
感悟三:抛开设计,以生为本 。
通过这节课,让我深深领悟到:课堂是随机的,课堂也是学生的,教学设计不是一成不变的 。要随着学生的发言进行教学 。处处体现学生自主性,当然,这也需要教师自身有深厚的文化功底 。因此,通过这节课也让我深深的明白:知识的储备对一个教师来讲是多么的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