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读书》教学反思范文有没有?( 四 )


但因为本课涉及的名著较多,学生对名著的内容了解不深,因此我课前布置了搜集资料的作业,这就为学生拓宽了知识面,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
我认为本课的重难点,教学目标制定是比较准确,但在“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三个问题上的顺序上注意一下,应该是因为读书好,所以才要多读书;不仅要多读书,还要读好书 。对于文中提到的作者的读书感受,没有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读书体验,体会作者的情感体验 。
因此在学生学习课文的时候,尽量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读书经历理解作者的读书体验,使学生也能和作者产生共鸣 。指导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多读书,读好书,会读书 。
这课结束后,我还及时教育学生在以后读书的历程中,一定要把冰心奶奶给我们提出的三个要求记住,并时时得到应用,同时,我还送给他们三个词语:开卷有益、博览群书、择善从之,让我们课堂中得到的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得到真正的'应用 。

《忆读书》教学反思范文有没有?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备课怎么备”、“教学设计如何设计”、“写教案如何写”之类的问题 。在大学读书时,教《教育学》的老师在讲到“如何备课”这一节时,苦口婆心地强调要“备教材”、“备学生”,以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学情”作为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的依据 。记得期末考试时出的考题就是“怎样备课” 。
自己做了教师之后,我一直按“备教材”和“备学生”这两个要求来设计我的教学 。后来我发现,“备教材”与“备学生”其实是合而为一的事情而并非分开的两个要求或两个程序 。我将它理解为“根据学生的学情梳理教材的知识结构” 。
有—段时间,我很为我白己的这个想法和做法得意 。学校曾在全校范围内检查教师的教案,我写的教案作为优秀教案受到学校领导的认可和赞赏 。
但做教师的时间长了,我感觉我的教案越来越没有个性、越来越没有生机 。像周围其他老师—样,我发现我的教案不过是在不断“重复”昨天的、过去的故事 。教案也越来越简单,有时甚至懒得做教学设计,懒得写教案 。
我开始为教案的问题感到困惑 。
前两天接到学校通知,说有大学的专家来听我的语文课 。学校领导提醒我“要注意教学设计”、“专家可能要看教案的” 。
我对这个任务并不陌生,我已经习惯于上所谓的“公开课”了 。
但是,在为这节“公开课”准备教案的过程中,在我自己提醒自己“要注意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开始反思我自己以往的“公开课”的得意与失意 。我意识到我所有的得意与大意,似乎都与“教案”、“教学设汁”相关 。而且,关键的问题似乎还不在“上课前”我如何设计教案,关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实际状况调整我的原先设计好的“教案” 。如果这样来看,“教案”可能不完全是在上课之前设计好的,真正的教案,是在教学之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