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的耳朵教学反思怎么写?

“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这句话是二年级下册《大象的耳朵》一课中一句话 。昨天我们组集体备课时,一个刚参加工作两年的老师,在读了课文后,由衷的说:“我感觉自己就是那头大象,学学这个,学学那个,然后就不会教了 。”真高兴她意识到了这一点 。学校师徒汇报课接近尾声,能感受到大家的用心,但感到更多的是,每个徒弟的身上,都有师傅的影子 。倒是没什么,本来这次就是要求师傅参与备课,进行实践指导,但要想真的发展,还是要真真正正“做自己” 。
不仅是他们,我也是!有时候,会特意学名师的教学设计,但拿到自己的课堂上,反而很累,效果很不好 。究其原因,我没有找到我 。当课堂设计与老师个人魅力,成为两张皮的时候,往往是最糟糕的事 。
那我们看名师实录有意义吗?有,我们要学,学他们先进的理念,学他们备课的思路,学他们创新的精神……然后,最最关键的是,消化,吸收,融合 。那些能与自己课堂融合的,便拿来收为己用吧!如果不能,那就当做美景一样,欣赏一下,然后继续做自己 。但在做自己的同时,请别忘了学习,思考 。不管是向书本,向名师,向同事,不断学习,不断思考 。这样才会有自悟出的美,而这种美才是属于自己的美 。
无论何时,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

大象的耳朵教学反思怎么写?


本课《大象的耳朵》是一篇富含哲理的课文,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大象刚开始听了其他动物的话,认为自己的耳朵耷拉着和别人的不一样,就想办法也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没想到竖起来之后有了一系列的烦恼,于是大象又把耳朵放下来了,烦恼也随之消失了 。本文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别人说好的也不一定就是最好的,只有自己舒服、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
课文贴近儿童生活,教学中我遵循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品味故事中包含的道理 。
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我把重点方在了四个问句的朗读指导上,引导学生读好文中的问话和人物的对话,并进行分角色朗读,读出小兔、小羊因奇怪大象的耳朵和他们的不一样而产生的疑问,读出惊异的语气;抓住“都”“真的”重读,读出大象信以为真的语气;最后是大象在思考,在想办法解决问题时心里的疑问 。
总之,学生在朗读中对文本的理解都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体现出来了,以至于在分角色朗读中特别有真实感 。

大象的耳朵教学反思怎么写?


“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这句话是二年级下册《大象的耳朵》一课中一句话 。昨天我们组集体备课时,一个刚参加工作两年的老师,在读了课文后,由衷的说:“我感觉自己就是那头大象,学学这个,学学那个,然后就不会教了 。”真高兴她意识到了这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