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子》经典读后感有感( 六 )


那只鸽子不见了,楼道里的鸽屎也没有了 。首先因为鸽子是和平的象征,它的出现只是告诉约纳丹这个世界是和平的,没有他想像中的恐惧 。鸽屎只是约纳丹内心涌现出的各种不安情绪,当这些情绪消失时,鸽屎也自然就不见了 。其次也让他看到了人性真诚的一面,以往被抛弃、被欺骗的经历在看门人罗卡尔夫人默默的行为中淡化了 。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安全岛”,有时是一段爱情,有时是一份安稳的工作,有时是一个幸福的家庭,当这些给我们带来安全感的东西被打破时,我们也同样会各自惊慌不已 。
但是,当那只打破这一切的“鸽子”真的出现了,发觉一切已经无法挽回,真的离开了彼此,离开了原有的工作,离开了温暖的家……镇静下来后的我们会发现离开和失去并没有那么可怕,有时甚至是一个更加美好的开始 。很多时候恐惧和惊喜都源于我们看清了真实的自己 。
《鸽子》其实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缩影,每个人都渴望有一个安全港湾,心中也都有一个这样的安全港湾,一旦这个“港湾”被外人外物侵入,我们的内心便会惶恐不安 。可是有时“安全岛”等同于“囚牢”,所以不破不立,破而不败,一切打破都是重新开始的开始 。
《鸽子》读后感(五):聚斯金德的温柔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少数派阅读
几年前友人赠送过一本《鸽子》,因为书名与我同名,以为会讨巧,却不知其实我并不喜欢“鸽子”这个名字,只是时间久了,叫的人的多了,便懒得改 。不过这并不影响《鸽子》这本书对我的吸引力,因为它的作者是聚斯金德 。
大概是因为作家本身作品不多,而出名的那部实在是太有名,导致作者其他的作品关注度好像少的有点可怜,《鸽子》便是《香水》之外我读的第一本聚斯金德小说 。今年年初偶然看到聚斯金德的作品又出了新版,想翻出之前的朋友赠书来重读,可惜已经找不到了,大概是在这几年的某次搬家中不小心走失了,索性又下单重新买了两本 。这次是把《鸽子》和《香水》两本连在一起读,又有些不一样的感受 。
《鸽子》《香水》2020年1月 上海译文出版社一、人与人之间的疏离
第一次读《香水》的时候,很难不被作者的描写吸引,时隔十年,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作者开篇描写的那个十八世纪恶臭的巴黎鱼市 。这次由于读《鸽子》在先,忍不住地更多关注了《香水》里的人物 。
主人公格雷诺耶从出生到死亡,与他有过交集的那些原本应该可以在他生命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人物,与他的关系始终是“物与物”的关系,而非“人与人”的关系 。
他的母亲生下他之后想要把他扔在鱼市里恶臭的鱼肚肠堆里,当垃圾被铲走;在经历过几轮遗弃之后,愿意接受他的加拉尔夫人抚养他只是为了拿到修道院的补贴,或者今后把他卖个好价钱;他的第一个师傅制革匠格里马只把他当做一个动物或者家畜,香水铺老板指望他发财,侯爵用他为自己的“学术成果”背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