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门关导游词怎么写?( 五 )


现在我们已来到剑门的标性建筑仿古关楼前了 。这座关楼自1983年-1990年先后邀请重庆建工学院 , 南京工学院 , 省建设局三次选址五套方案 。最后于1992年9月1日动工 , 次年6月28日建成 , 当时张中伟副省长在鞭炮声中剪断了彩绸 。这座仿古关楼是原关楼平线东移80米 , 中轴线北偏东20度 。其基础隐在12米深的地下 , 经过仿砾岩工艺处理 , 使之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 , 不露人造痕迹 。关楼主体 , 两层一底 , 楼高17.1米 , 底层用长80厘米 , 宽高各30厘米的细清石条一丁一顺 , 水泥座浆 , 错缝修筑 , 构成四面墙体 。墙外用黄泥勾缝 , 泥中混合草籽 , 待到山花烂漫时 , 其绿草如茵 , 旧貌依稀 , 俨然久经风霜 , 石砌拱券门洞 , 拱高4.5米 , 宽3.06米 , 进深14米 , 南北贯通 。上用三国时官方通用汉隶书体刻 , “剑阁”二字(因诸葛亮在此修30里阁道 , 故称为剑阁 , 古之剑阁即今之剑门) 。南向门联是流沙河先生一九九七年题写的“剑铸耕铧 , 戾气低沉祥气起;门迎览客 , 杀声远去笑声来” 。二层横匾为沙孟海先生题写的“剑门天险”顶层由邑人题写的“眼底长安” 。北向门联是古关楼遗联:首当要地 , 是为双剑之门;体若大邦 , 或应三刀夜梦 。二层横匾是丹阳吴文华题的“天下雄关”、顶层横匾是邵宇题的“雄关天成” 。关楼东侧制高点 , 筑7.8米高的烽火台 , 四周有堞垛射孔 , 平战两用:平时可登台瞭望 , 观山赏景:战时可燃狼烟烽火 , 乃古代敌情联络信号 , 台与楼之间以城墙相连 , 有断有续 , 石级踏道 , 通达其间 , 成为关楼、城墙、烽火台、梯道为一体的古建筑群 , 总面积443.56平方米 , 整个建筑采用了“残、断、缺、旧”的仿古手法 , 使之新建如旧 , 断墙、残垣 , 为人们留下了对历史深沉的回顾 , 1966年4月20日中科院院长郭沫若游览剑门时 , 当时既无古关楼 , 也无今古关楼 , 只有108国道穿关而过(路比关楼低7米) , 所以郭老题写了地名碑后赋诗说:剑门天失险 , 如砥坦途通 。
站在关楼上远眺七十二峰 , 共东向38峰 , 西向36峰 , 可欣赏“群峰齿尽黑 , 万砾色皆红”的美景了 。我们脚下的游山道是1985年由县风景局修建 , 全长6公里 , 铺石阶7000余级 , 宽1-1.5米 , 我们将沿石阶而上 , 坡陡路险 , 请大家小心 , 注意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