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质量分析报告怎么写?( 三 )


3.试卷重点考查了支撑高中数学的主干知识,它们在文、理科卷中的占分比例分别为87.3%和79.3% 。试卷将检测考生是否具备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之间进行熟练的转化和思考的能力作为重要的考查目标 。如理19、文21取材于考生熟悉的背景,要求考生能够将“相遇”、“距离最短”、“时间最少”等自然语言转化为直观形象的图形语言,进而抽象出体现“速度”、“时间”和“距离”之间数量关系的函数方程语言,奠定解决问题的基础 。
此外,试题合理依托知识的交汇,在基本保证考试内容抽样的合理性和典型性的同时,检测了考生是否具备一个有序的网络化的知识体系 。
4.试卷中设计了适量的创新性问题,考查考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过程 。如文12以集合、不等式为载体考查考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理10、理15,考生需要经历对所给概念或关系进行阅读理解的过程,抓住问题本质后方可利用函数图像与性质等知识经历推理论证等探究过程;文16,考生要在观察所提供的'三角函数式系数关系的基础上,经历尝试、归纳、猜想与推证的过程 。这些创新性问题的设计都源于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新”而不怪、“新”而不难 。试卷以探究性问题为载体,强调高考对考生学习方式和学习潜能的关注,力图使得试卷的选拔功能得以全面体现 。如文12、文16、理9以及理15关注了推理与证明;文15给出了“凸集”的概念、理10给出了“分渐近线”的概念,通过学习和理解概念,进而解决相关问题;文19(Ⅱ)、文21(Ⅲ)、文22(Ⅱ)(ⅱ)、理17(Ⅱ)、理19(Ⅱ)都设置了探究性问题;理20由特殊到一般地解决了三次函数的有关问题,展示了数学发现的一般过程 。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基础题部分学生做的比较好,得分率较高,而对于试卷中的创新题还是有些不适应,对题目的意思不能完全领会,而导致分数不高 。
三、今后教学建议
1、高度重视课本,切实夯实基础
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定理﹑性质以及它们的限制条件等等要仔细地推敲,帮助学生理解和领悟 。在每一模块﹑每一章节的内容结束时,要将各个知识点,根据其发生的过程和内在联系,通过对知识的分类﹑整合,使之系统化,为学生提供新的视角 。(www.fwsir.com)此外对于教材中一些典型的例题﹑习题要注意把它们梳理出来,并将这些例题﹑习题进一步提炼,从而延伸出“二手结论”,让学生熟悉这些结论,这对提高他们的解题速度是大有好处的 。
2.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中要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广度,不盲目拓展教学内容,对要求降低了的内容绝不人为地拔高,对一些在新体系下并不重要的方法要大胆舍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