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架构》读后感摘抄( 八 )


某段时间内有可能稳定而无条件存在的事物 。
貌似对象和形式有点类似 , 但是它们有两个重要的不同:对象不必承载功能;对象不一定要先于功能而存在 。
但是对象还有一个重要的特性 , 它常常携带被描述事物的特性或者状态 , 就像我们在系统架构3 :如何用简洁图形描述系统架构?分享的一样 , 如果用OMP表示 , 它可以用表示为:
为什么要在形式的基础上还引入对象?我的理解是 , 通过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描述不同的形式 , 而对于对象的关系 , 或者叫形式所包含的关系(“形式关系”) , 在《系统架构》中将其等价为“结构” 。
1.3 结构
什么是结构?
形式关系或结构 , 是形式对象之间有可能在某段时间内稳定而无条件存在的关系 , 它们有可能有助于功能交互的执行 。
听上去比较抽象 , 其实很常见 , 比如公司就是将人(对象) , 通过纵向关系(上下级)和横向关系(平级)组织到一起 , 进行产品的开发(功能) , 这里的纵向和横向关系就是一种结构 , 只不过有些是扁平 , 有些是层级的 。
在结构中 , 常见的关系有两种:空间/拓扑关系(spatial/topological relationship)与连接关系(connection) 。
1.3.1空间/拓扑关系
空间关系用来表达位置或方向 , 比如上下、左右、前后等 , 拓扑则描述的是物体的布局 , 可以表示在内 , 包含 , 围绕等 , 这种关系对系统常常很重要 , 我们都知道买房的3个黄金法则:“位置 , 位置 , 还是位置” 。再以我的专业——汽车噪声振动控制为例 , 在进行零件布置建议的时候 , 为了降低车内噪声 , 要尽可能让会发声的零部件远离乘员舱 。
1.3.2连接关系
还是以前面的居住地点为例 , 为什么位置很重要?因为好的位置和外部优质资源有更好的连接关系 。而连接关系 , 常常也意味着它会为被连接的对象提供某种能力 , 让其能够传递或交换某些东西 , 进而促进系统的交互性 , 让功能涌现 。
典型的案例就是人类三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的蒸汽机、火车、汽车等发明 , 提升了人类的“物流”能力;第二次电力革命 , 提升了人类的“能量流”能力;第三次工业革命 , 提升了人类的“信息流”能力 , 这些能力的提升 , 让人们的经济发生指数级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