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古城导游词|山西平遥古城导游词优秀例文( 二 )


位于后院西侧的地藏殿,俗称阎王殿,建于明代,主像为地藏王菩萨,四周为十殿阎王,六位判官、牛头、马面立于地上,这些塑像有的怒不可遏,有的文质彬彬,有的慈祥和蔼 。再看这墙上的14幅壁画,集绘画、书法于一体,描述了不善之徒被受刑制裁的场面,其惨状目不忍睹 。这些情节表现的是惩恶扬善的哲理,但在封建社会里,劳动人民处在社会的最下层,有冤无处申,有苦无处诉,只有把希望寄托在来世,正如这幅对联所写:
“阳世奸雄欺天害理由直汝,阴司报应古往今来放过谁 。”强烈地表现着惩恶扬善的愿望和人生哲理 。
各位朋友请看土地殿正中的这一坐像,不用说大家也能猜得出他是土地爷了,他看上去和蔼慈祥,佛经中说它是山川郊社之神,他的两侧分别侍立着金童和玉女,手中各自拿着印玺和印盒,一副叫顺服侍土地的形象 。
观赏完这几座主要的殿宇后,我们要返回前院,再去看看前院两侧的碑廊 。这里共保存着历代石碑20余通,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半截碑” 。由于该碑上下左右都有残缺,所以名为半截碑,以残碑的宽厚度估量,原碑非常高大 。此碑内容与镇国寺无关,原来在镇国寺竣工时,在寺的附近捡回这块碑,想做碑座,结果发现书法甚佳,秀润苍劲,当时没舍得毁掉,才得以幸存下来 。经考证,这块碑是北汉主刘崇之孙刘继钦的墓志铭碑,文物价值相当高 。
朋友们是否注意到这棵古老的槐树,大家猜猜它的树龄是多少呢?这棵名为龙槐的树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据嘉庆《龙槐记》碑中记载,有了这座寺庙就有了这棵树,它长得高不盈丈,树身已满是裂缝,弯弯曲曲,枝干错综盘结,无头无尾,看上去张牙舞爪,腾云驾雾,也是寺内的一大奇观 。
从寺门向寺内远望,杂树交荫,绿叶蓬松,环境优美,饶有古趣 。
平遥城墙:从镇国寺出发,约半个小时,我们便来到了历史文化名城——平遥古城 。
平遥古城导游词|山西平遥古城导游词优秀例文


女士们、先生们,前方那高耸的砖墙就是平遥城墙 。据史书记载,西周宣王时,平遥旧城狭小低矮,大将尹吉甫驻兵于此,出于军事防御的需要,筑西北两面城墙;明代洪武三年即1370年,扩建为砖石城墙 。以后历代多次修补,基本上建成为现存规模 。但在日伪统治时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1980年国家拨出大量经费动工复修,使平遥城墙重现昔日光彩 。
平遥古城素有龟城之称,寓意为吉祥、长寿、青春永驻、金汤永固 。据传说,城池南门为****,门外的两眼水井象征着龟的双眼;北城门为龟尾,是全城的最低处 。城池东西有四座瓮城,两两相对,上西门,下西门、上东门和下东门,前三门的外城门均向南开,形似龟的三条腿,惟有下东门瓮城的外城门,向东而开,据说是古人建城时惟恐“乌龟”爬走,于是将其左腿使劲拉直,井用绳索紧捆在麓台塔上 。城墙的四周,本来还有护城河,并设有吊桥,在古代战乱的日子里,这的确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防线 。
我们首先进来的是下东门瓮城,它是为保卫城门而设立的 。这里地方狭小,四周有高墙围护,即使敌人攻入瓮城也只能进来少数,而且立即陷入包围之中,成为瓮中之鳖 。大家再请看,瓮城里还有一个建筑考究而小巧的院落,这是小关帝庙 。把关帝庙修进瓮城里,此乃平遥人的独创 。

【平遥古城导游词|山西平遥古城导游词优秀例文】

请朋友们随我上城墙参观,领略古城风貌 。城墙周长共6157米,高度为6—10米不等,墙身内是素土,外包砖石,顶铺砖面,在这上面可并行两辆马车,宽阔而坚实 。
朋友们也许会问城墙上两边各有一道短墙是用来干什么的?它叫女儿墙,起保护作用 。我们看出两边的女儿墙并不一样,向外的女儿墙修筑了垛口,垛口上留着供了望和射击使用的小孔,是出于实战的需要 。
大家很容易看到城墙每隔一段,就有一个向外突出的部分,这叫做墩台,它的作用何在呢?大家猜对了,肯定是保护城墙的 。我们知道,古代攻城的主要武器是弓箭和弩机,守城的土兵轻易不敢探出身去,这样使得城墙脚下变成防御的死角,为改变这种劣势,在墩台上组成一个强有力的射击网,从而大大增强了防卫能力 。城墙上共建有72座敌楼,3000个垛口,据说是象征圣人孔夫子的三千****七十二贤人 。
这座坚如磐石的古城,在古代起过抵御外敌的作用 。如在清末,曾把抢劫商号,骚扰民宅的清军拒之于城门外,使平遥免遭其害 。在抗战时期,城墙为挡住气焰嚣张的日寇作出了特殊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