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医目诊|瑶医望诊绝技——观目诊病( 二 )


(15)巩膜胃征
在两眼瞳孔下方6时处 , 巩膜与球结膜间的毛细血管呈充血性扩张、红黑之象 , 即为巩膜胃征图(图9-23) , 提示急、慢性胃肠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 , 与临床符合率达90% 。
(16)巩膜痔征
在白睛5~6时部位.由下向上行走的扩张、弯曲、充血血管 , 即为球结膜痔征(图9-24) 。
提示内痔;痔征现于左眼 , 为肛门左侧内痔;现于右眼 , 为肛门右侧内痔 。且痔征的条数与痔核多少相对应 , 痔征的粗细与痔核大小成正比(图9-25 , 图9-26) 。有人检查1270例 , 与肛门镜检的定性符合率达85% 。
(17)巩膜肝炎征
肝炎患者的白睛内下方血管充盈、扩张、色呈淡青(图9-27) 。
瑶医望诊绝技--观目诊病(二)
2009-11-25 10:09:58| 分类: 瑶医瑶药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2.白睛血管色变及目诊含义
(1)鲜红
多为新病、急病、热病 。
(2)紫红
多为邪热入营、灼津为痰、灼血为淤 。
(3)深红
提示症状加重、加深、病情恶化 。
(4)红中带黑
多为新病久治不愈 , 入里化热 , 热炽血滞 , 淤血内生 。提示病程长 , 淤血重 , 邪热盛 , 正气始虚 。
(5)红中带黄
提示病情好转 , 病势减轻 。
(6)血丝淡黄
为病将愈 , 病症消失 。若血丝色淡黄略红 , 提示病情虽好转 , 尚有余热未清 。
(7)浅淡
属虚症、寒症 。提示相应脏器气血不足 , 寒凝气滞 , 血行不畅 。部分血丝浅淡亦属正常现象 , 区别在于:病变者血丝多而乱;正常者血丝少而直 。
(8)暗灰色
为陈旧性病灶 , 多见于肺结核、肝炎等疾病痊愈后留下的“烙印” , 临床仅能提示病史 。
(四)白睛分区与目诊定位
图9-28为白睛诊法定位形象示意图 , 表明了一般定位规律 , 但也可能出现特殊个例.例如 , 某些疾病在双眼上都有反应 , 而某些疾病仅百思特网在一侧眼上有反应 , 躯体上部疾病也可以在瞳孔水下线以下得到表现 , 躯体内侧疾病可以在瞳孔外侧得到表现等 。
(五)白睛诊伤
主要通过白睛上的“报伤点”来判断伤势 。“报伤百思特网点”是患者在无眼疾或无眼部自觉症状下 , 白晴见青紫色血管浮起 , 在血管末端有淤血点 。该点必须在血管末端 , 淤血点颜色较黑 , 如针尖大小 , 则提示体内有伤 。若淤血点不在血管末端 , 或离开血管或在血管中部 , 均无诊伤价值 。淤血点形色变化 , 可反映伤损程度与性质 , 如伤气、伤血、或是气血两伤等 。
1.白睛诊伤定性
(1)报伤点色淡如云 , 散而不聚者 , 提示伤在气分(轻伤) 。
(2)报伤点色黑而沉着 , 形如芝麻者 , 提示伤在血分(重) 。
(3)报伤点色黑点圆 , 周围片状色淡如云彩 , 呈不规则晕状者 , 提示气血两伤 。
(4)血丝弯曲如蛇行(或螺旋)状 , 提示有较剧烈终痛 。
(5)同一条血丝 , 若粗细不匀 , 虽无淤点 , 也提示有伤 。
2.白睛诊伤定位
一般定位原则为:在报伤点出现的同侧躯体有伤;以瞳孔水平线对应于脐水平线 , 报伤点出现在瞳孔水平线以上者.提示伤在脐水平线以上部位 , 包括腰背 , 上肢 , 肩周 , 头部 。报伤点出现在水平线以下者 , 提示伤在脐水平线以下部位 , 包括下肢 , 骨盆及胸骨 。腰部报伤点多在瞳孔上方稍偏向内侧 , 淤血点也多近瞳孔;脊椎淤血点多居中;肩部和上肢淤血点多偏向外侧 。伤在乳头上方者 , 淤血点居中;伤在乳头上内侧、胸骨旁者 , 淤血点偏向内侧;伤在乳头上方外侧及锁骨窝下者 , 淤血点偏向外侧;伤在胸骨柄两侧者 , 则呈“Y”形血络分叉 , 淤血点位于分叉的末稍 。下肢的血丝相对于上肢长 , 且多超过瞳孔水平线 , 并多偏向瞳孔外侧 。双侧下肢俱伤时 , 可见血丝呈中断跳跃状态 。此外 , 报伤点出现在眼的外侧 , 按淤点上下次序 , 分别表示腋后线、腋中线及腋前线受伤 。报伤点出现在眼的内侧 , 则提示对侧胸胁受伤 。(图9-29~图9-38)为各种诊伤定位图 , 供读者参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