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园子教案课件说课稿怎么写?(11)


四、说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一:读 通过深情并茂的朗读读出:
什么样的园子? 什么样的祖父?
什么样的“我”(隐藏于文字背后的作者)? 教学方法二:写
学习第13自然段的拟人化的,借物抒情的表达,进行语段仿写训练 。
教学方法三:说
说出自己的童年趣事,学会用文中的句式和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 。
五、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生字、通读课文 。教学用多媒体课件 。
六、教学过程
教学本课,我分为三个板块:
1、整体感知;
2、精读品悟;
3、情感迁移 。
板块一:整体感知 这个环节我从书后的“作家卡片”来导入 。手持《呼兰河传》说,这本书的名字叫《呼兰河传》 。著名作家茅盾称这本书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本文节选自这部名著 。从而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
然后我便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让学生听写生词:蝴蝶、蜻蜓、蚂蚱、倭瓜、黄瓜、玉米、韭菜、谷穗、摘花、拔草、下种、铲地、浇菜 。然后让学生当场自我批改,说说错了什么词 。针对学生错误较多的词语进行重点讲解 。因为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自习能力,我们要尊重学生的预习成果,只教学生不会的,以提高课堂效率 。
接着,由这些词语自然地引入对课文内容的学习:这是什么样的园子?因为这些词语,课文的内涵有了形象的根基 。
板块二:精读品悟
朗读一直是课堂里最美的风景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能感觉到另一番情致,那是情由心生的 。孩子们会通过文字与作者产生情感上共鸣 。围绕这是“什么样的园子?园子里有个什么样的祖父,什么样的我?”指导学生对文本精读品悟 。
(1)走进园子,抓住关键词来读 我抓住“美丽”和“自由”两个特点,对第2自然段的昆虫多,色彩丰富,对第13自然段的三个“就像”;五个“愿意”; “一会……一会”进行重点品析 。指导学生赏析作者是怎么来写园子中的自由的?注意那些有趣的、特别的词句并划下来 。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在作者的眼里,园中的昆虫、花草、庄稼,这一切事物都是自由的?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来读,联系上下文来想 。在学生说出“作者的童年生活是自由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看园子中的一切都是自由的了 。”这层意思之后,我指出:像作者这样把人物的情感倾注在事物上,借助事物来表达人物的情怀,这种写法就叫借物抒情 。作者写园子的自由实际上是要表达“我”童年生活的自由 。接着,让学生把这种自由的感受带进这一段中,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其中,对于第13自然段的这些拟人化的,借物抒情的表达还可以进行一些仿写训练,为下一个环节“说快乐”做铺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