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初中语文公开课教学设计怎么写?

《蜡烛》初中语文公开课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蜡烛》初中语文公开课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
教学目的:
1、感受反法西斯阵营军民用鲜血凝成的情谊 。
2、体会南斯拉夫母亲的内心活动 。
3、感悟本文真挚感人的人性美 。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蜡烛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寓意,那么这篇课文为什么以“蜡烛”为题,有什么深意呢?(带着这个问题,同学们用5分钟时间浏览下这篇课文,并给每段段落标上序号 。)
二、介绍时代背景:(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
三、介绍作者及本文体裁:
四、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
1、学生快速自读课文,概述课文内容 。
2、这是一篇战地通讯,它主要是记叙的成分,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吗?
五、分析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深层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有关老妇人的片断 。学生齐读相关片断 。
2、文中的老妇人始终未说一句话,作者通过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要求学生展开想像,推想文中老妇人的心理活动 。
3、要求学生谈谈对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
老妇人思想感情概括起来就是“敬爱”和“哀痛” 。
六、分析文中的描写:你发现文章对哪些内容进行了不厌其烦的反复描写?
1、文章不断对炮火(11)、老妇人的黑色围巾(4)、老妇人的动作“跪”、“爬”(各3)、烧焦的树木、闪烁的蜡烛(6)等内容进行了反复交代和描写 。
㈠、对炮火的十一次描写
㈡、对蜡烛的六次描写
㈢、对黑围巾的四次交代
三次写“爬”
三次写“跪”
2、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反复加以描写?
①对“炮火”的多次描写,突出了当时环境的危险,更突出了老妇人不顾生死、临危不惧的高尚品格,同时也使我们为老妇人的行为而感动 。
②对“蜡烛”的多次描写,说明蜡烛有着特殊的意义 。烛光,象征着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的哀思,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见证 。
③对“黑围巾”的多次描写,表现了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渲染了肃穆气氛,突出了老妇人与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之间跨越国界的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
④三次“爬”写出了老妇人年老力衰,三次“跪”写出了行动不便的老妇人对牺牲战士的沉痛哀悼 。
七、探究思考:
这篇战地通讯非常感人,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这样的艺术效果是如何产生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