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的读后感大全( 二 )


《躺平》读后感(四):躺平的艺术
在作者的笔下,躺平不仅仅局限在空间的水平,更被赋予更多的 艺术、疗愈、社会层面的意义,通过一个个小故事进行串联,让人掌握了很多碎片化的小知识,适合餐后、醒后拿来把玩阅读的一本小书 。
本书通过躺平这个姿势,引入了很多有趣的章节和小故事,躺着吃、躺着养病,躺着接受医生的咨询,躺着工作,与躺平相关的各种器具,不仅是床垫、榻榻米、吊床、稻草垫子、水床、席子,与躺平相关的条件,如光线、位置、旅游中便携的奇怪的枕头、佛洛依德的诊疗躺椅,治疗时被迫平躺伸展的板子 。
印象深刻的几个小点是:
人类为了躺平需要整天保持清醒;不能躺平的事情都不值得做;
共享床,是贫穷的象征,独享睡眠空间是富有的,或者可以自主选择床伴 。
奥地利一位学者的研究是说 女士和男士一起睡眠时,通常女士的睡眠会更差一些,很认同,因为女士觉得对男士富有责任感,男士通常会睡得更好一些,因为更放松 。
有位109岁的老人将自身的长寿归结为睡觉环境的舒适,还有各种在19世纪末人们对于睡眠光线、位置、磁力等等床在睡眠空间的摆位所影响的睡眠质量的描述 。
由于知识内容并不系统,使得在一开始阅读时有很多的不适,片段感略强,在适应了作者的写作文风后,反倒读起来欲罢不能了,一口气读完这本小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