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重阳的诗句古诗( 三 )


自从九月持斋戒,不醉重阳十五年 。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唐】岑参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九日登山 【唐】李白 渊明归去来,不与世相逐 。
为无杯中物,遂偶本州牧 。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 。
我来不得意,虚过重阳时 。题舆何俊发,遂结城南期 。
筑土按响山,俯临宛水湄 。胡人叫玉笛,越女弹霜丝 。
自作英王胄,斯乐不可窥 。赤鲤涌琴高,白龟道冯夷 。
灵仙如仿佛,奠酹遥相知 。古来登高人,今复几人在 。
沧洲违宿诺,明日犹可待 。连山似惊波,合沓出溟海 。
扬袂挥四座,酩酊安所知 。齐歌送清扬,起舞乱参差 。
宾随落叶散,帽逐秋风吹 。别后登此台,愿言长相思 。
5.关于重阳节的古诗大全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赏析:这首诗中,“独在异乡”,暗写了孤独寂寞的环境,对于初次离家的少年来说,对这种环境特别敏感 。
“异客”则更强调了游子在异乡举目无亲的生疏清冷的感受 。用“独”和两个“异”字组在一句诗里,大大加深了主观感受的程度 。
第二句“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前面情绪的合理发展,说明平常已有思亲之苦,而到节日,这思念就愈加转深和增强了 。“倍”字用得极妙,是联系上下两句情绪之间的关键 。
这两句构成全诗的一个层次,是从抒情主人公自我的主观感受来表现思亲之情的 。2、《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唐·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赏析: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 。
传说李清照将此词寄给赵明诚后,惹得明诚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词数阕,然终未胜过清照的这首《醉花阴》 。3、《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赏析:颔联为唐诗名句,夹叙夹议,写出了诗人矛盾的心情 。
“难逢”、“须插”的言外之意是应把握当前及时行乐,不要无益地痛惜流光,表现了一种通达的生活态度 。“菊花”是扣合重阳节的习俗 。
4、《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
赏析:用白描的手法写雁过江上南飞,与客提壶上青山的一副美景 。仅用七字,把江南的秋色描写的淋漓尽致 。
诗人用“涵”来形容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江涵秋影”四字精妙的传达出江水之清,“秋影”包容甚广,不独指雁影 。“与客携壶”是置酒会友,兼之有山有水,是人生乐事,“翠微”来代替秋山,都流露出对于眼前景物的愉悦感受 。
5、《满江红·喜遇重阳》 清·宋江 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 。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 。
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 。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 。
统豺虎,御边幅,号令明,军威肃 。中心愿,平虏保民安国 。
日月常悬忠烈胆,风尘障却奸邪目 。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
赏析:群雄“开怀痛饮”之时,宋江显然想得远些 。先强调弟兄情分再是为众人的前程的忧虑和思考 。
重阳节饮酒赏菊 。宋江在这时候吟出“降诏”,“招安”自然为英雄们的悲剧打下了伏笔 。
宋江将时光催人老的恐慌,轻松消解进了佳节带来的神清气爽,这是一种暴风雨来临前的平静 。6、《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唐·岑参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
霜威逐亚相,杀气傍中军 。横笛惊征雁,娇歌落塞云 。
边头幸无事,醉舞荷吾君 。赏析:这首诗作于公元755年(天宝十四年) 。
“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 。”首联二句概言边塞无事,重阳佳节,众人按照传统的庆祝方式,喝酒登高,一派和熙欢乐之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