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才是治国准则,听听雍正是怎么告诫大臣的

清朝皇帝的勤政是其他朝代无法相比的 , 而其中更以雍正为佼佼者 , 雍正是一个非常务实的好皇帝 , 他就常常以实事求是来要求和告诫大臣们 。
雍正帝是中国历史上无人能及的勤政皇帝 , 他每天都要批阅大量的奏折 , 少则一二十件 , 多则三四十件 , 为此常常工作到深夜 , 有时他的批语甚至比奏折本身的文字还要多 。今天 , 在留存下来的清宫档案中 , 就有数以万计的雍正帝批过的奏折 。由此可以看出雍正帝务实的作风 。具体地说 , 雍正帝的务实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奏报(奏折)“只可信一半”
【实事求是才是治国准则,听听雍正是怎么告诫大臣的】虚假不实的奏报 , 在封建官场上比比皆是 。因为有那么一批所谓巧于仕宦的官员 , 往往能通过弄虚作假吹拍弹唱阿谀奉承而获得那些好大喜功的君王的赏识 , 并从中捞到好处 。然而 , 这一套在以务实精神治天下兴邦国的雍正帝那里 , 却是行不通的 。在清代 , 官场上曾流行着这样一种陋习 , 文武百官刚刚到任时 , 几乎都是极力地述说当地的吏治民生如何地糟 , 等过了几个月 , 就一定奏报说 , 通过雷厉风行的整顿 , 情况已经如何地好转 , 以此显示自己的才干和政绩 。对这类奏报 , 雍正帝毫不客气地指出:“只可信一半” 。

绝不放过浮夸粉饰的奏报
对于大臣奏折中的浮夸成分 , 雍正帝总是毫不客气地明确指出 , 并进行尖锐批评 。雍正二年(1724年) , 河南巡抚石文焯奏报说 , 全省各州县的蝗虫灾害已扑灭十之八九 。雍正帝通过查问河南的其他官员 , 察觉到石文焯的奏报不是实情 , 于是尖锐地批评石文焯说:如果不是你在欺骗朕 , 就是你本人被下属欺骗了!可是 , 这个石文焯不知悔改 , 他调任甘肃巡抚之后 , 依旧故伎重演 。雍正四年(1726年)夏天 , 甘肃大旱 , 七月下了一场小雨 , 石文焯赶紧奏报说:已是丰收在望 , 这都是皇上敬天爱民的结果 。雍正帝看了很不耐烦 , 挥笔批道:“经此一旱 , 何得可望丰收?似此粉饰之言 , 朕实厌观 。”雍正四年(1726年)七月 , 巡视台湾的监察御史索琳上折说:台湾地方官兵严加操练 , 精益求精 , 可保海疆万载升平 。看了这一言过其实的奏报 , 雍正帝警告说:凡事最重要的是务实 , 不欺不隐才算良吏 , “粉饰、迎合、颂赞、套文陋习 , 万不可法” 。厌恶没事找事地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