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讽刺的诗词 西游记主要讽刺了什么

不得不说,西游记不亏是四大名著之一,单从讽刺的角度来说,作者可以说智进于妖了,讽刺当代的官官相互的恶习 。而且孙悟空作为西游记的魂,可以说是相当复杂的角色,作者把孙悟空这个角色塑造的很丰满 。一方面,猴子心黑手黑,另一方面,猴子的确做过不少好事,而有关系的都被救走,没背景的被打死了,让人不得不想起官官相互这个词,而且通贯全文,你就会发现猴子越来越变的势利 。猴子的一些做法深合“为官之道”一方面,猴子打死了为祸一方的妖精,另一方面,有背景的被救走也迎合官场的惯例 。刚才说的是讽刺官场,另一方面呢,应该就是佛教本身了,有人认为西游记是扬佛的,恰恰相反,西游记是不折不扣贬佛的 。首先,不知道大家理解不理解小乘佛教跟大乘佛教的区别,小乘佛教中的“如来”是一个可以为你排忧解难的导师,一个迷雾中为你指引前方的灯塔,小乘佛教的接引道人许下代世人受苦的宏愿,意思是,你有烦恼了,不要烦,跟我说,我来帮你想办法 。小乘佛教中只要你能好好修养就可以做到“明心见性,可证如来”而大乘佛教中的“如来”是神,法力通天,无所不能,只要你诚心相求将会有应必报,乍一听没问题,但仔细一琢磨,怎样才算是“诚心相求”也因为这个“诚心相求”可以让人为了烧一柱香挤得头破血流,在现代,有些寺庙的一柱香可以卖到几十万的高价!而在作者那个年代呢,佛教已经遍地开花,大大小小的寺庙不记其数 。佛教的一句“钱财乃身外之物”让多少人荡尽家财,一句“六根不净”让多少人抛家弃子 。西游记中,通贯全文,看到的只有佛教的神通,佛家的慈悲荡然无存,只有乌剿禅师给唐僧讲经,让哭哭啼啼的唐僧变的坚强 。大家应该都知道,佛教注重的是忍常人所不能忍,及其注重“因果论” 。你家被火烧了,是因为你不够诚心供佛,你被人打了,这是因果报应,要忍……佛教的本意是好的,但在作者那个年代,教义已经被扭曲了,“若以色见我,以声音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是金刚经里的经文若以色见我,以声音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是金刚经的一句经文,大家都知道,提起佛教,寺庙,大家的第一印象不是青灯古佛,而是大腹便便的胖和尚,站在金碧辉煌大殿上 。金池长老大家还知道不,修了一间寺庙,金身筑佛,各种伽痧层出不穷,就是作者在影射当时的佛教如果你把西游记当成纯粹的神话小说来看,其实是侮辱了这部书,西游记背后是一个时代的悲哀,作者写西游记,不是让你们比大鹏牛还是悟空屌 。读书要读懂,
西游记运用讽刺手法是怎么讽刺的?在《西游记》在神奇瑰丽的故事背后,隐藏着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中的种种黑恶现象的不满,进而给予了严肃的批判 。
作品对当时的统治阶级给予了辛辣的嘲讽和无情的批判 。作品里所描写的天上人间,实际上都没有一块干净的“乐土”,神圣威严的天宫和地府,在冠冕堂皇的外衣之下,隐藏着腐败和丑恶 。唐太宗魂游地府时,判官崔珏因为生前是“先皇帝驾前之臣”,更因收到当朝宰相魏征的求情,而他与魏征又是“八拜之交,相知甚厚”(第十回)所以就私改生死簿,让唐太宗得以延年二十,还魂阳世 。乌鸡国那个狮猁怪,因为他“官吏情熟”,与神佛阎王有亲,所以就仗势欺人,不但霸占王位,害死国王,而且使乌鸡国王“无门投告”,有冤难伸 (第三十七回),一个国王尚且有如此经历,黎民百姓的生存状况可想而知 。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当唐僧师徒四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了西天“极乐世界”时,却因为“不曾备得人事”,被阿傩、伽叶二尊者“掯财作弊”,不肯“白手传经” 。为了取得真经,唐僧只得把那只“沿途化斋”的饭碗——紫金钵盂都献了出去 。书中写道:“那阿傩接了,但微微而笑 。被那些管珍楼的力士,管香积的庖丁,看阁的尊者,你抹他脸,我扑他背,弹指的,扭唇的,一个个笑道:‘不羞!不羞!需索取经的人事!须臾把脸皮都羞皱了,只是拿着钵盂不放 。更可气的是如来的话语:“佛祖笑:‘他两个问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 。但只是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 。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止讨了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 。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来子孙没钱使用 。” (第九十八回) 从这里,我们一眼可知贪腐的源头是在哪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