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龙鸟|中国百年十大恐龙---中华龙鸟

中华龙鸟(中国百年十大恐龙---中华龙鸟)
中国百年十大恐龙---中华龙鸟
中华龙鸟|中国百年十大恐龙---中华龙鸟
图注:由张宗达制作的中华龙鸟模型,摄影:江泓
自从恐龙被发现和命名之后的150多年中,人们一直认为它们是与蜥蜴一样身披鳞片,看上去非常冷血的动物 。在20世纪90年代,一块来自中国的化石证明一些恐龙也向今天的鸟类一样是长有羽毛的,它就是中华龙鸟 。中华龙鸟的发现彻底改变了我们对于恐龙的固有认识,恐龙成为灵活而热血的史前生物 。百思特网
中华龙鸟|中国百年十大恐龙---中华龙鸟

恐龙的第一根羽毛
1995年,在辽宁省西部北票市的四合屯村,村民李荫芳正在一片山坡上劳作,这个山坡布满了岩石板,石板中经常能够发现远古时代动植物化石 。像往常一样,李荫芳捡起了一块石板,当他打开石板的时候,上面出现了一只奇特的动物化石,这个发现将改变我们对恐龙的认识 。
中华龙鸟|中国百年十大恐龙---中华龙鸟
图注:保存精美的中华龙鸟化石,图片来自网络
1996年,李荫芳带着保存有化石的石板来到北京,他首先来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由于没有找到专家,李荫芳又带着化石去了中国地质博物馆 。当他将化石交给馆长季强博士的时候,季强眼前一亮,他完全被这具完美保存动物遗体的化石迷住了,化石其中不仅仅有骨骼,而且还有毛发和内脏的印痕 。季强对李荫芳说:“我们不能做买卖 。你可以捐献给国家,国家给你发奖金 。”最终,地质博物馆收购了李荫芳的化石 。季强回忆第一次见到化石的情景时说:“第一眼看到它,我的心那个跳得快哟 。”
中华龙鸟|中国百年十大恐龙---中华龙鸟
图注:中华龙鸟的研究和命名者——季强,图片来自网络
拿到化石之后,季强与古生物学家姬书安进行了细致的研究,研究论文在1996年正式发表,论文中正式命名了中华龙鸟(Sinosauropteryx) 。在谈到中华龙鸟的命名时,季强说:“我和同事们数次往返于化石的发现地点,经过反复论证,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处于进化过渡时期的鸟,因为在中国发现,又形似恐龙,所以将它取名‘中华龙鸟’ 。”
中华龙鸟|中国百年十大恐龙---中华龙鸟
图注:季强正在向小学生介绍中华龙鸟,图片来自网络
中华龙鸟( Sinosauropteryx)的属名来自拉丁语中的“Sino”(意为“中国”)、“Saur”(意为“蜥蜴”)及“pteryx”(意为“翅膀、翼”),意思是“来自中国长有翅膀的蜥蜴” 。中华龙鸟的模式种被命名为原始中华龙鸟(Sinosauropteryx prima),种名代表其身上具有原始特征 。

【中华龙鸟|中国百年十大恐龙---中华龙鸟】

中华龙鸟|中国百年十大恐龙---中华龙鸟

石板中的双胞胎
中华龙鸟|中国百年十大恐龙---中华龙鸟
图注:中华龙鸟的化石周围能够清楚的看到羽毛印痕,图片来自网络
中华龙鸟的发现是一个重要的新闻,但是很快另一个轰动世界的新闻让季强惊讶不已 。在美国的各大报纸上出现了一张带毛恐龙化石的照片,照片中的化石竟然与季强手中的中华龙鸟化石一模一样,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中华龙鸟|中国百年十大恐龙---中华龙鸟
图注:中华龙鸟化石及化石线图,图片来自网络
原来李荫芳发现的化石是分成正副模两块化石,他将其中的一具带给了季强,而另一具带到了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古生物学家陈丕基研究了化石,之后他去美国参加了第56届北美古脊椎动物年会 。在会议举办地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中,陈丕基听取了各国古生物学家的发言和报告 。一次会议中间休息的时候,陈丕基遇到了著名的古生物学家约翰奥斯特伦姆(John Ostrom),他将从李萌芳手中征集来的化石照片拿给对方看 。看到照片的奥斯特伦姆激动不已,照片很快在古生物学家中间传阅,这具带羽毛的化石轰动了整个会场 。本来只是与同行交流,陈丕基没想到来自中国的发现会成为本次年会的焦点,很快美联社、纽约时报等大媒体也纷纷报道了这个重量级的消息
就这样,季强在报纸上看到的化石其实与自己手中的化石来自于同一个动物,只是对开的正副模 。
中华龙鸟|中国百年十大恐龙---中华龙鸟
图注:美国著名古生物学家奥斯特伦姆,他是恐爪龙的命名者,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