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长溪诗词、 描写水清澈的古诗词有哪些( 五 )


周回一百里,名曰大酉华妙天 。去辰州七十里,尹真人治之 。
第二十七金庭山洞
周回三百里,名曰金庭崇妙天 。在越州剡县(今新昌县东北),属赵仙伯治之 。
第二十八麻姑山洞
周回一百五十里,名曰丹霞天 。在抚州南城县,属王真人治之 。
第二十九仙都山洞
周回三百里,名曰仙都祈仙天 。在处州缙云县,属赵真人治之 。
第三十青田山洞
周回四十五里,名曰青田大鹤天 。在处州青田县,属傅真人治之 。
第三十一锺山洞
周回一百里,名曰朱日太生天 。在润州上元县,属龚真人治之 。
第三十二良常山洞
周回三十里,名良常放命洞天 。在润州句容县,属李真人治之 。
第三十三紫盖山洞
周回八十里,名紫玄洞照天 。在荆州当阳县,属公羽真人治之 。
第三十四天目山洞
周回一百里,名曰天盖涤玄天 。在杭州馀杭县,属姜真人治之 。
第三十五桃源山洞
周回七十里,名曰白马玄光天 。在玄洲武陵县,属谢真人治之 。
第三十六金华山洞
周回五十里,名曰金华洞元天 。在婺州金华县,属戴真人治之 。
七十二福地
《天地宫府图》云:“七十二福地,在大地名山之间,上帝命真人治之,其间多得道之所 。”“福地”一词,其出现甚早,编集东晋上清派仙人本业的《道迹经》引有《福地志》和《孔丘福地》 。“七十二福地”一词亦见于南北朝道书,《敷斋威仪经》有“二十四治、三十六靖庐、七十二福地、三百六十五名山……”云云,具体名目则载于唐道士司马承祯所编《天地宫府图》等书中 。它们是:
第一,地肺山(即茅山),在江宁府句容县(今属江苏);
第二,盖竹山,在衢州仙都县(按唐代衢州未置仙都县),或谓与第十九洞天同址;
第三,仙磑山,在温州梁城县十五里近白溪草市(按唐代温州未置梁城县,疑是唐之“乐成县”,即今乐清,其境内名胜北雁荡山有白溪镇,是否,未详);
第四,东仙源,在台州黄岩县(今属浙江);
第五,西仙源,在台州黄岩县峤岭;
第六,南田山,在东海东 。传说舟船可至,据《舆地纪胜》称,在浙江文成县南田,为古称七十二福地之一;
第七,玉溜山,在东海近蓬莱岛上;
第八,清屿山,在东海之西,与扶桑仙境相接;
第九,郁木洞(“洞”或作“坑”),在玉笥山(今江西峡江县境内)南;
第十,丹霞洞,在麻姑山(今江西南城境内)西;
第十一,君山,在洞庭青草湖(今湖南洞庭湖)中;
第十二,大若岩,在温州永嘉县(今属浙江) 。传为陶弘景修《真诰》处;
第十三,焦源,在建州建阳县(今属福建)北;
第十四,灵墟,在台州唐兴县(今浙江天台)北 。曾是唐道士司马承祯隐处;
第十五,沃州,在越州剡县(今浙江新昌县)东南;
第十六,天姥岑,在剡县(今浙江新昌县)以南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越人语天姥”,“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指此;
第十七,若耶溪,在越州会稽县(今浙江绍兴)南;
第十八,金庭山,在浙江绍兴新昌县东,上有金庭洞 。唐裴通记云:剡中山水,金庭洞天为最 。或曰别名紫微山,在庐州巢县(今属安徽);
第十九,清远山,在广州清远县(今属广东);
第二十,安山,在交州(今广东、广西)北;
第二十一,马岭山,在郴州郭内(今湖南郴县)水东;
第二十二,鹅羊山,在潭州长沙县(今属湖南);
第二十三,洞真墟,亦在潭州长沙县,一作“洞真坛”;
第二十四,青玉坛,在南岳祝融峰西;
第二十五,光天坛,在衡山西源头;
第二十六,洞灵源,在南岳衡山招仙观西;
第二十七,洞宫山,在建州关隶镇五岭(今福建政和、周宁、屏南等县间之洞宫山);
第二十八,陶山,在温州安国县(当为安固县,今浙江瑞安) 。陶弘景曾隐居此处;
第二十九,三皇井,在温州横阳县(今浙江平阳);
第三十,烂柯山,在衢州信安县(今浙江衢州市);
第三十一,勒溪,在建州建阳(今属福建)东;
第三十二,龙虎山,在信州贵溪县(今属江西) 。系正一道坛所在;
第三十三,灵山,在信州上饶县(今属江西) 。一作“灵应山”,在饶州(治在今江西波阳)北;
第三十四,泉源,在罗浮山(今广东博罗境内);
第三十五,金精山,在虔州虔化县(今江西宁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