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天山》的优秀教学设计怎么写?( 三 )
1 / 57443米,峰顶白雪皑皑 。(二)自读课文,出示要求 。请同学来读一读预习的生字词:戈(gē)壁、缎(duàn)、山涧(jiàn)、泻(xiè)、洄(huí)水涡(wō)、俯(fǔ)视、斑斓(lán)、无限(xiàn)、白皑(ái)皑、撑(chēng)开、枝丫(yā)、马蹄(tí)、溅(jiàn)起、幽(yōu)静、萦(yíng)绕、缤(bīn)纷、绵延(yán)、矫(jiǎo)健、鞍(ān)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画出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并把带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2.标注好自然段,想想作者写了天山的哪些地方?3.注意读书姿势要端正 。(三)交流汇报:1.作者先游览了天山脚下,然后来到了原始森林,最后来到了天山深处 。2.这篇课文作者通过移步换景的方法,向我们介绍了天山的美景 。其实这既是作者的游览顺序,也是本篇文章的写作顺序 。3.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学生自由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集体纠正 。(3)识字比赛 。4.学习多音字:饮:yǐn(饮酒)yìn(饮马)(给马喝水 。);重:chónɡ(重叠)zhònɡ(尊重) 。5.出示本课重要的词语 。(1)各种形式读词语 。(2)词语理解 。生结合工具书或原文内容对词语进行理解 。6.将生字带到课文中朗读课文 。三、精读领悟 。(一)了解结构 。全文共分几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介绍了七月是上天山的最好时候 。
2 / 5第二部分(第2—4段):从水、树、花三个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 。第三部分(第5段):赞叹天山的美景,总结全文 。(二)学习第二部分 。进入天山:1.指名读第2段 。师生评价 。2.思考:初进天山,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呢?(雪峰、雪水、溪流)3.你认为作者写得怎样呢?哪些句子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句子一: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1)课件出示句子,指名读 。(2)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比喻,作者把雪峰比作白缎,云影比作银灰色的花 。)(3)你认为作者写得怎样?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写出了雪山极白,连白云映在上面都显得发灰 。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想象是多么的丰富,比喻是多么的贴切 。)句子二: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在山脚下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1)课件出示句子,指名读 。(2)这段话中,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呢?(飞泻的雪水比作银链,浪花比作白莲 。)(3)“飞泻”“千百条闪耀的银链”“白莲”写出了什么?(写出了雪水流动的形态美和光亮美,真是气势磅礴,漂亮至极 。)4.拓展:这么高大雪白的山峰、这么充满生机的溪水,当你置身于这样的美景时,你有什么想说的吗?(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结合课件图片说出自己的感受 。)5.总结写法:作者是如何把这美景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的呢?(丰富的想象、形象生动的比喻 。)过渡:看来,恰当运用比喻修辞能让句子更生动,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好的方法能把看到、感受到的写出来呢?让我们继续“再往里走” 。再往里走:1.指名读第3段 。师生评价 。2.思考:(1)作者在这里看见了什么景色?(请用:“___”画出相关的句子 。)(2)这一景物有何特点?(请用:“﹏”画出相关的词语来 。)3.交流:
- 神兽|中国十大传统神兽,中国神兽有哪些
- 《唐宪宗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 批评的剖析读后感1000字
- 生物的真相读后感1000字
- 流动的盛宴读后感锦集
- 《西游记》的读后感大全
- 《安妮日记》读后感锦集
- 《昨日的世界》读后感摘抄
- 《董卿:做一个有才情的女子》读后感100字
- 《浮生六记》:和相处舒服的人在一起,才是最好的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