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教学设计怎么写?( 三 )


四、拓展延伸,注重自身体验
1、阅读体验:
读完流沙河颇富哲理的〈理想〉,相信你一定有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试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怎样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
2、修辞训练:
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贴切而又生动,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 。试模仿课文也写几句,看准表达得形象生动(这一过程的设计),体现了知识的巩固与迁移;学习体会的及时交流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
五、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朗读,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歌的形象化的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让我们牢记托尔斯泰的名言,树立崇高的理想,并以此为航标灯,为实现他而努力奋斗,愿大家都能成为一个有理想的,高尚的人 。
六、作业设计
1、完成“研讨与联系” 。
2、将学习体会整理成300字的随笔 。合作探究、解读诗歌1~7节内容 1.指名学生个别朗读 。思考: (1)第1节四个比喻,喻意是什么?
(2)第2节诗是说,不同时代有不同理想,理想有时代性,对吗?除此之外,还包含什么意思?
(3)第3节的意思怎样理解?跟第2节有什么联系? (4)第4节诗意的重点是什么? (5)第5节的大意怎样概括为好?
(6)第6节中怎样理解“理想既是一种获得,/理想又是一种牺牲”的含义? (7)为什么说“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为什么“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寥”?寂寥里怎么有欢笑?欢笑里怎么又有酸辛? 逐节研讨、交流,教师点拨:
(1)第1节中从石到火,从火到灯,从灯到路四个比喻是连环的,这在修辞手法上又叫“顶针”:即用前一句的结尾部分(词语或句子)作后一句的开头部分,使语句递接连贯下去,紧凑生动而畅达 。前两个比喻为第三个作铺垫,诗意主要在后两个比喻上 。“黎明”指理想境界 。这一节主要是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 。(2)理想有时代性、层次性 。这一节中第一行、第三行,句末用分号,句号只有两个,两个句子是从两个角度来说的 。饥寒、温饱、文明,是从生活状况来说,离乱、安定是从社会秩序来说的 。
(3)第3节的意思概括地说是:人类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第2节讲,人类的理解步步提高,从温暖到文明,从安定到繁荣,具有历史性;第3节从历史的角度看人类理想,把理想比作珍珠,人类理想有如珍珠链 。第3节是在第2节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深化,点出了理想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
(4)诗意的重点在后两句 。“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是说理想使人明确方向 。第1节第四句说“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黎明是必然到来的,这种理想是必然能实现的 。第4节说了另一种情况,理想的实现,往往要经历多次挫折和失败,或者不像预期那样切近,起初对长期性估计不足,越到后来越是认识其艰巨性、长期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