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反思格式怎么样?( 五 )



《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反思格式怎么样?


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反思
《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课文讲的是1933年4月 。毛主席在江西革命时 , 看到乡亲们吃水困难 , 带领战士和乡亲们一起挖了一口井 , 解决了乡亲们吃水困难 。解放后 , 乡亲们为了纪念毛主席在井旁边立了一块石碑 , 并在碑上刻着:“吃水不忘挖井人 , 时刻想念毛主席 。”表达对毛主席的感激和崇敬之情 。
课文还配有插图 。但文中内容比较枯燥 , 学生对时代背景非常陌生 。对于毛主席 , 学生也只是听过而已 。就凭单调的朗读来理解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 怎么办呢?怎样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呢?选择了上这课 。为了让学生感悟毛主席为人民着想 , 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 , 好品质 , 感悟乡亲们饮水思源的好行为 , 从而增进他们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 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我反复思考了一些问题:搜集了一些干旱地区没有水喝要走很远的地方去挑的实例 。乡亲们吃水困难 , 担着担子担水 , 要到很远的地方 , 要是遇到雨天、雪天、冬天、炎热的夏天 , 他们会遇到什么困难呢?让学生展开思维去想象?有的小朋友说:“在炎热的夏天 , 人会中暑的”、有的说:“在寒冷的冬天手和脚都冻僵了 , 还能走路吗?”??等等 。趁着孩子回答时回到课文中 , 再来读课文 , 理解课文内容 。并给孩子们讲述这口井的名字“红井”的来历 。有了直观的感受 , 让孩子们再来理解“吃水不忘挖井人 , 时刻想念毛主席 。”就容易多了 。孩子们的话题也就有了 。
人文内涵的处理 , 一向是此类课文教学设计最为棘手的难点 。一个突出的问题是 , 过去我们偏重所谓的“革命英雄主义教育” , 造成人文思想熏陶的狭隘性 , 影响了学生对这类文章的欣赏和理解 。关于人文内涵的渗透 ,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思考:一是渗透怎样的人文精神?二是怎样渗透人文精神?本课的设计摆脱了“过于推崇领袖人物”的色彩 , 突出了“普通人”(包括课文中的普通人物和作为读者的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感受 , 强调当事人双方的相互理解和关爱 。让学生说说“石碑立好后 , 可能会有哪些人去看?看了以后 , 又会说些什么” , 学生既体会到了毛主席和战士的奉献精神 , 也看到了普通农民的淳朴和真诚 。在怎样渗透人文精神的问题上 , 我们即尊重了文本又超越了文本 , 让学生联系生活 , 谈谈“我们在享受他人方便的时候 , 又应该不忘哪些人” ,  “穿衣不忘织布人 。” “吃饭不忘种田人 。”“住房不忘做房人 。”??孩子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感受到他人的深深爱意 , 激发出浓浓的感恩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