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河边诗词 因为忘记初心而失败的古代名人

1、李自成进京后对待京城士大夫们采用的是:“拷掠助饷”;对百姓是军纪废弛、抢劫杀人 。极端血腥,京城弄得一片白色恐怖;对未曾安稳的边关吴三桂,派降将去招降,占他的爱妾 。哪有一点远见?哪有一点长久眼光坐天下的样子啊?分明就是一群穷疯了的强盗!过把瘾就死的气势一显无疑 。北方局势不可收拾之后,不思改正过错 。败退出京后,放火烧城,沿路烧抢,乌合之相暴露无疑 。这下更快了,直奔死亡而去了 。
2、王莽为西汉外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员,其人谦恭俭让,礼贤下士,在朝野素有威名 。西汉末年,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王莽被朝野视为能挽危局的不二人选,被看作是“周公再世” 。但是到了后来,他起而夺权,到了晚年,天下大乱,新莽地皇四年,更始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乱军之中 。
3、吴王夫差为替父阖闾报仇,富国强兵,终于一战败越,本来已经要灭了越国了.却半途而废,后来放虎归山,自己则贪图享乐,不再励精图治.而越王勾践知耻后勇,卧薪尝胆,坚持不懈,终于20年一举灭吴,夫差身死国灭 。
4、负心男子“标志性人物”陈世美,高中状元、成为当朝附马后,翻脸不认人,对历尽千辛万苦前来投奔的妻儿视同陌路;听不进寇准、包公好言相劝;杀妻灭子一条道走到黑 。这位自以为攀上高枝、有恃无恐践踏初心叫板法律的“小白脸”,最终成为包龙图的铡下之鬼,可谓咎由自取 。
5、人中吕布”勇冠一时,可他初心泯灭,轻于去就,依丁原而杀丁原,投董卓而诛董卓,后兵败于曹操,终为曹操所俘、斩首 。
一个人河边诗词 因为忘记初心而失败的古代名人

扩展资料
李自成京内生活
李自成入住紫禁城之后,封宫女窦美仪为妃 。大顺军入北京之初,
1644年全国形势兵不满二万 ,李自成下令:“敢有伤人及掠人财物妇女者杀无赦 。”京城秩序尚好,店铺营业如常 。但从二十七日起,农民军开始拷掠明官,四处抄家,规定助饷额为“中堂十万,部院京堂锦衣七万或五万三万,道科吏部五万三万,翰林三万二万一万,部属而下则各以千计”,
刘宗敏制作了五千具夹棍,“木皆生棱,用钉相连,以夹人无不骨碎 。”城中恐怖气氛逐渐凝重,人心惶惶,“凡拷夹百官,大抵家资万金者,过逼二三万,数稍不满,再行严比,夹打炮烙,备极惨毒,不死不休”,“牵魏藻德、方岳贡、丘瑜、陈演、李遇知等,勋戚冉兴让、张国纪、徐允桢、张世泽等八百人追赃助饷 。”谈迁《枣林杂俎》称死者有1600余人 。李自成手下士卒抢掠,臣将骄奢,“杀人无虚日,大抵兵丁掠抢民财者也” 。
大顺军于占领区皆设官治事,首为追饷,例如在城固县,“贼索饷,加以炮烙”;在汾阳,“搜括富室,桁夹助饷” ;在绛州,“士大夫惨加三木,多遭酷拷死”;
在宣化,“权将军檄征绅弁大姓,贯以五木,备极惨毒,酷索金钱”四月十四日,西长安街出现告示:“明朝天数未尽,人思效忠,定于本月二十日立东宫为皇帝,改元义兴元年 。”十三日,由李自成亲率十万大军奔赴山海关征讨吴三桂,留守北京者为刘亮与李侔[móu] 。
据《明季北略》记载,李自成入北京后,从宫中搜出内帑“银三千七百万锭,金一千万锭”,“旧有镇库金积年不用者三千七百万锭,锭皆五百两,镌有永乐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自成
苏轼的故事一、乌台诗案: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四十三岁,调任湖州知州 。上任后,他即给皇上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这本是例行公事,但苏轼是诗人,笔端常带感情,即使官样文章,也忘不了加上点个人色彩 。说自己“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
这些话被新党抓了辫子,说他是“愚弄朝,妄自尊大”,说他“衔怨怀怒”,“指斥乘舆”,“包藏祸心”,讽刺政府,莽撞无礼,对皇帝不忠,如此大罪可谓死有余辜了 。他们从苏轼的大量诗作中挑出他们认为隐含讥讽之意的句子,一时间,朝廷内一片倒苏之声 。
这年七月二十八日,苏轼上任才三个月,就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乌台,即御史台,因其上植柏树,终年栖息乌鸦,故称乌台) 。乌台诗案这一巨大打击成为他一生的转折点 。新党们非要置苏轼于死地不可 。
救援活动也在朝野同时展开,不但与苏轼政见相同的许多元老纷纷上书,连一些变法派的有识之士也劝谏神宗不要杀苏轼 。王安石当时退休金陵,也上书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