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词特色 苏轼词的内容的特点( 四 )


词的上片写冒雨徐行时的心境 。首句写雨点打在树叶上,是客观存在,而“莫听”二字,便有了外物不足萦怀之意,“吟啸”表示意态安闲,“轻”字指心情轻松,大有“无官一身轻”之意,与杜甫的“眼边无俗物,多病也身轻”中的“轻”字意同 。下片写雨晴后的景色和感受 。“料峭春风”三句,由心中事返回到眼前景,“相迎”二字见性情 。“回首”三句说心中事,含蕴深邃,是对自己平生宦海风波的感悟和反思,词人最后以“也无风雨也无晴”收束全篇,精警深刻,耐人寻味,也是苏轼“坡仙化境”的很好体现 。
再如《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描绘了清高孤傲、独往独来的“缥缈孤鸿影”,《定风坡·红梅》写红梅艳如桃李又冷若冰霜的“风流标格”,《定风坡》(常羡人间琢玉郎)写歌女“此心安处是吾乡”的随遇而安精神等 。
(三)淡泊名利,乐观豁达,心往归隐
这类词体现了苏轼清高、淡泊、放任、达观的思想情操,具有闲逸旷远的风格,达到了一定的境界 。如:
《行香子》清夜无尘,月色如银 。酒斟时,须满十分 。浮明浮利,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 。且陶陶,乐尽天真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
苏轼在词中有感于人生的虚幻、短暂和无聊,表现出对功名利禄、争短论长等世俗观念的否定,以饮酒退隐的方式来超脱现实,自寻乐趣 。意境清空旷淡,格调健朗飘逸,虚实结合,情景交融,想象神奇,语言高妙 。这都使读者赞美叫绝,前人所谓“似非吃烟火食人语”(刘熙载《艺概》) 。他以其灵气仙才创作的这些清旷之词,不仅给人以思想的启迪,而且给人以美的享受 。
这类词还有《满庭芳》(窝角虚名)、《哨遍》(为米折腰)等 。反映苏轼的文人气质和思想个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别具一格,独领风骚 。
苏轼词的特点苏词内容的复杂性
苏轼的一生升沉不定,备历险难 。他有经世济民的抱负,有独立的政治见解,他耿直敢言,黑白分明,内外如一 。而生活于派系倾轧严重,朝政反复无常的北宋后期的他,仍要激流勇进,卓然自立,不可避免会受到他人的排挤 。同时,他也遭受了非常多的毁谤和打击,但他始终保持对人生和美好事物的追求 。他重视文章的社会功能,强调“有意于济世之用”,反对空虚无实的形式主义之风,提倡“有意而言,有为而作”的写实文风 。
苏词的内容把他的政治生涯,人生遭遇揉合在一起,含有广阔的生活内容,丰富的知识,因此形象、鲜明、生动 。如《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这是一首悼词,作者用平易质朴的语言写出对亡妻的哀思,并揉入自己仕途坎坷的身世之感,感情极为深挚 。词人在悼念亡妻的时候,触发起自己对十年中艰难的人生经历,宦海风波的一番回顾 。
同时,苏词的部分作品还深入探索了人生哲理 。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咏月而兼怀人,抒写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出作者对于现实人生的执著态度和豁达胸怀 。上阙写对月饮酒,以问月发端,由现实进入幻想,又由天上回到人间,展现了作者内心世界与人生的矛盾和自我解脱的感情变化过程 。它主要抒发了作者“身在江海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庄子·让王》)的政治感慨,“天上宫阙”象征朝廷,作者关心朝中的情况,想要回到朝中做官,但又深感党争倾轧激烈而难以容身,觉得还是地方官好,给人一种进退两难的悲伤之感 。下阙写对月怀人,作者与苏辙手足之情甚好,由圆月联想到亲人不能团圆,抒发了对兄弟的深切怀念 。作者由月到人,由古到今,将物理变化与人事的迁移联系起来,对人生的悲欢离合,作出了具有哲理意味的解释 。在为月解脱的同时以理遣情,得到自我慰解,进而发出了美好的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作者表现的情感有些压抑,但境界开阔高远,基调是积极乐观的 。全词在叙事,抒情与议论的结合描写中,有对现实迫害的愤慨与藐视,有对人生的执着,有对人生哲理的议论,有对弟弟的深切怀念 。
以反映农村生活、田园风光、乡土人情的苏词则别有一番风味 。如苏轼在徐州写的《浣溪沙》描写了村姑、醉叟、络娘、卖瓜人等农村人物,描绘了清新秀美的农村生活场景,为我们提供了几幅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画,而“捋青捣软肌肠,问言豆叶几时黄”,则反映了民间的疾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