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大小》教学设计写法怎么样?

比大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
2、认识“>”“<”和“=”,知道其含义 。
3、会用“>”“<”和“=”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学生的数感 。
4、在探索解决实际问题中,初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
教学重点:
会用“>”“<”和“=”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
教学难点:
认识“>”“<”和“=”,知道其含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小猴子想请你帮帮忙,小猴和水果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水果够分吗?
二、新知探究: 比多少:
一只猴子分一根香蕉不够分,香蕉的数量比猴子的数量少; 一只猴子分一个桃子正好够分,桃子的数量和猴子的数量同样多; 一只猴子分一个梨够分,但是梨的数量比猴子多,且多一个 。
香蕉、桃子和梨比较,香蕉最少,梨最多,且在数数时,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大 。比大小:
用“>、【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比大小》教学设计写法怎么样?】同样多用“=”表示,等于号由两条长度相同的短线组成,且等号左右两边的数相同 。读作:3等于3 。
香蕉的数量比猴子的数量少,用“梨的数量比猴子的数量多,用“>”表示,大于号的形状正好和小于号的形状相反,大于号左边是开口的,右边是尖尖的,开口朝着大数,尖尖角朝着小数 。读作:4大于3 。
三、小结:
用“>、”表示?什么情况用“相同数比大小,中间用等号,不同数比大小,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
3、在探究三个关系符号的过程中,体会这些数学符号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数学符号是为解决问题服务的,感受独立思考、同伴合作、全班交流评价的乐趣 。初步体会分类及一一对应的思想 。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掌握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写法 。
2、教学难点:会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
教具、学具准备: 9只小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师:小朋友们,这些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参观了美丽的校园,又和小猪们一起帮小兔子盖好了漂亮的房子,接着上节课我们去一起来到了动物园 。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昨天在动物园里看到了什么呀?
生1:1头大象,2只犀牛,3只长颈鹿,4朵白云,5个小朋友 。
师:好极了,我们昨天学习了1,2,3,4,5这5个数字,小朋友们一起来读一读,写一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