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兰》教学设计怎么写?( 四 )


(2)父亲带我去访兰的目的是什么?
3、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上述问题,小组合作探究 。
(设计意图:此环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引导学生围绕重点段落,主要问题展开自主阅读,让学生在自读与交流中,把握重点、加深理解,为后面的研读文本做好铺垫 。)
四、快乐温故 。
1、抄写生字词 。
2、把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给家长听,并请家长提提意见 。
(设计意图:孔子曰:温故而知新 。及时的复习不仅可以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新知,还可以在复习中有新的收获 。)
第二课时
一、设疑激趣
孩子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父亲种植的兰花很美,家兰虽然很美丽,可是作者为何还是更钟情于野兰呢?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再次走进文中,到文中去找寻答案吧 。
(设计意图:古人云:学贵有疑,疑则进也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疑问,让学生对阅读充满了期待,激起了探究的欲望 。)
二、整体感知
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认真读课文,看我随父亲去山中访兰,我们交谈些什么?找出有关的语句 。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体现语文教学中由整体到部分的教学原则 。)
三、品读课文 。
1、同桌合作读,看从我和父亲的对话中,读懂了什么?
2、小组讨论后交流 。
3、问题预设
问题一:家兰和野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野兰:清妙、清爽,兰草是空谷的幽物长的是山野水畔的趣姿 。
家兰:叶更嫩、花更繁更大,美,但美得太甜、太媚,格调也就俗了 。
重点研读句子:(出示)
那里有一道瀑布,从几十丈高的山崖直直垂下,老远就听到了轰轰隆隆的响声 。水沫扬起来,弥漫了半天,日光在上面浮着,晕出七彩迷丽的虚幻 。
1、指导学生读出源自自然的美 。
2、对兰草生长环境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衬托野兰的高雅不俗)
(出示)
这正是它的不俗处,它不为被人欣赏而生长,却为着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所以它才长的叶纯、开的花纯、楚楚的有着它的灵性 。
1、野兰的不俗还表现在哪里?(不为别人欣赏而生长,只为自己的特色而存在着 。)
2、相对而言,我们可以推测作者认为家兰的俗是什么?(为别人的欣赏而生长,丢失了自己的本色,丧失了自我 。)
问题二:两个味儿指的是什么?
(从兰的香味和品格引导)
问题三:我对兰花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从作者要挖到不敢挖,可以看我由对兰赏玩的初衷发展到了敬仰的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