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如何写?( 五 )


当然 , 这堂课还有很多的不足 。
首先 , 教师语言太多 , 问题过碎 , 让本可以简洁的教学环节显得松散 。并且过多的话也扰乱了学生的思路 , 剥夺了他们谈自己感悟的机会 , 削弱学生的主体地位 。
其次 , 教师评价语匮乏 。评导结合一直是指导老师向我传授的教学理念 。评是为了更好的导 。因此 , 教师评价语必须做到准确、及时、有针对性 。整堂课几乎听不到我对学生的回答的评价 , 因此这又是课堂的另一个大败笔 。
最后 , 语文味不正 。班上的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一直不是很积极 , 课堂气氛不活跃 。所以接手后 ,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 课堂上 , 我喜欢采用一些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了引发他们的兴趣 , 其中 , 说点俏皮的 , 流行的话语是我比较常用的方法 。一直没有觉得自己这个做法有什么不好 , 听老师评课后才知道原来竟有这么大的弊端 。这让我不得不反思:真正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还是要靠老师精彩的能吸引人的教学 。原来的自己一直走在了一个误区中 , 还好 , 发现的不算太晚 。
路漫漫其修远兮 , 如何尽快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 , 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上的主人 ,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品尝到成功的滋味 。也使学生获得了自我成长的快乐 , 体验到学习的意义 。这两点是我最重要也是最艰巨的任务 , 多请教 , 多学习 , 多实践 , 不断求索吧!

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反思如何写?


【情景说明】
本文主要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 , 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 , 从而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以下通过3、4自然段的对比教学 , 主要让学生了解农耕社会生活的贫乏和20世纪生活的精彩纷呈 , 体会到正是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地“发现”和“发明” , 才使神话中的“呼风唤雨”变为现实 , 使人类的生活得到了大大的改观 , 理解科学技术对改变人类生活的现实意义 。
【片段一】
师:农耕社会里 , 人们的生活十分贫乏 。作者说:“那时没有电灯 , 没有电视 , 没有收音机 , 也没有汽车 。”但是 , 还远远不止这些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课外的了解说说看 , 你知道当时的社会还没有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