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怎么写?( 三 )


上课时,我以轻松愉快的闲聊方式出示我们身边最熟悉的教学资源,以教室地面引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两种方法解决问题,得出算式:(8+6)×2=8×2+6×2,从上面的观察与分析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通过观察算式,寻找规律 。让学生在讨论中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并作出一种猜测:是不是所有符合这种形式的两个算式都是相等的?此时,我不是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举例加以验证 。学生兴趣浓厚,这里既培养了学生的猜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验证猜测的能力 。
这堂课由具体到抽象,大多需要学生体验得来,上下来感觉很好,学生很投入,似乎都掌握了,可在练习时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 。如:学生在学习时知道“分别”的意思,也提醒大家注意,但在实际运用中,还是出现了漏乘的现象 。针对这一现象我认为在练习课时要加以改进 。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不断的感悟和体验中学习知识 。乘法分配律在乘法的运算定律中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定律,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大致规律能理解,也能灵活运用,但是要求用语言来归纳或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的规律,有部分学生就感到很为难了 。感觉他们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课本中关于乘法分配律只有一个求跳绳根数的例题,但是练习中有关乘法分配律的运用却灵活而多变,学生们应用起来有些不知所措,针对这种现状,我把乘法分配律的运用进行了归类,分别取个名字,让学生能针对不同的题目能灵活应用 。
乘法分配律大致上有这样三类:一、平均分配法 。如:(125+50)*8=125*8+50*8.即125和50要进行平均分配,都要和8相乘 。不能只把其中一个数字与8相乘,这样不公平,称不上是平均分配法,学生印象很深刻,开始还有部分学生只选择一个数与8相乘,归纳方法后学生都能正确应用了 。
二、提取公因数法 。如:25*40+25*60=25*(40+60)解题关键:找准两个乘法式子中公有的因数,提取出公因数后,剩下的另一个数字该相加还是该相减,看符号就能确定了 。三:拆分法 。如:102*45=(100+2)*45=100*45+2*45这类题的关键在于观察那个数字最接近整百数,将它拆分成整百数加一个数或者整百数减去一个数,再应用乘法的分配率进行简算 。有了归类,学生再见到题目就能依据数字或运算符号的特征熟练进行乘法分配律的简算了 。

《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怎么写?


乘法分配律是人教版数学第三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节课内容的难点,教材是按照分析题意、列式解答、讲述思路、观察比较、总结规律等层次进行的 。然而乘法分配律又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的运算,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因此本节课不仅使学生学会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