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阿基米德原理》说课稿怎么写?( 四 )


2、猜想:
你怎样改变这些物体所受的浮力?学生可以自由操作:①往放鸡蛋的水中加盐 ②改变石块、金属块浸在水中的位置(改变深度)③手向下压木块(改变液面下的体积)等等,并说出自己的方法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利用慢速的演示石块浸入水中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有学生说出“水面上升,弹簧测力计示数减小”等所有的现象,老师再提出问题,哪些因素会影响浮力?培养学生直觉猜想能力 。并对猜想进行分类 。这时,不管学生的想法正确与否,是否完善,老师都不评论,只是倾听 。这样做是想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反思,改进、修改各自的设计 。按自己认为正确的设计进行,让事实来说明 。由于在猜想时很难想到V排,所以老师可以将石块浸入水的速度尽量放慢 。并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石块的位置变化情况 。进而引导出,其实是物体浸在水下部分的体积在影响着浮力的大小 。然后利用课件中量筒内水位的变化,来判断V浸=V排,这样就比较容易的联想到,V排对浮力的影响了 。
3、设计实验:
这个实验难度较大,涉及的器材多,步骤繁琐,学生思维负担重 。所以,这个环节是这节课的重中之重 。教师可以讲述“王冠之迷”的故事 。提问学生,阿基米德到底发现了什么?强化排开水的现象,并发现排开水越多,浮力就越大 。并测量G排 。强化排开液体的过程,关注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多少的关系 。突出F浮= G排的物理意义,加强学生对G排的理解 。
再提出新的问题,引发学生进一步去思考 。根据猜想的内容,主要引导学生讨论下列几个问题: (1)没有溢水杯怎么办?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锻炼学生用身边物品做实验 。
(2)用什么样的容器接水?如何测溢出的水重?是否可以用塑料袋代替小桶?从而降低实验难度,减轻思维负担 。
通过讨论,要达到的目的有三点,第一,设计、讨论实验的可行性,发展思维水平,培养创新能力 。第
二、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第
三、学习拟定简单的实验方案 。
4、实验、评估
⑴ 学生根据猜想,进行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讨论实验的可行性 。
⑵ 团结协作,进行探究实验 。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拟定的方案实验,边做边记,教师巡视,注意学生仪器使用是否得当,数据记录是否正确,作个别指导 。帮助学生进行实验,收集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这样做,体现了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然后将自己小组的实验过程和记得出的结论展示给大家,使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交流、合作,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人文素质 。在展示的过程中,可能有的学生为了达到自己的实验结论,就对实验数据擅自作了“修正” 。老师要先不要质疑,以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这样说:你们很聪明;或者是笑一笑,同学们会“心领神会”的,渗透实事求是的科学意识 。有可能会有个别数学能力强的学生,会判断出浮力与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体积成正比的关系,老师要及时鼓励 。但只要得出浮力与液体密度和排开液体体积有关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