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说课稿怎么写?( 二 )


(三)、熟读全文 , 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 。学生讨论 , 教师点拨:
第一段 苏子的乐 , 乐由何来?——月夜泛舟的陶醉
第二段 苏子愀然 , 缘何而然?——悲凉箫声的伤感
第三段 客诉悲情 , 悲自何生?——人生失意的悲情
第四段 以水月做比 , 讲何道理?——随缘而安的态度
第五段 杯盘狼藉 , 为何如此?——忘情尘世的洒脱
文章由景生情 , 缘情入理 , 由景而生乐情 , 乐极而生悲 , 由悲而生理 , 至豁达胸襟的展示 , 正是苏轼在厄运中努力坚持人生理想和生活信念的艰苦思想斗争的缩影 。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深刻把握 , 水到渠成 。
(四)、重点阅读“客曰”“苏子曰”两段 , 体会“客”之情与“苏子”之理 , 并对此作出评价
1、学生自读体会 , 并分小组自由讨论 , 发表见解 。2、每组学生选派代表发言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思维优势 , 言之成理即可 。
(五)问题探究:
1、主客是否为两个人?面对眼前的景物 , 他们有怎样的看法?从中看出他们对人生有什么不同的看法?体悟主客问答中的哲理思想 。
答:主和客其实是苏轼人生的两个层面 , 
主——作为道者的苏轼——达观——因缘自适 , 随遇而安
客——作为儒者的苏轼——悲观——人生短暂 , 生命渺小
2、如何正确评价苏轼随遇而安 , 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
明确:这缘于诗人痛苦的人生际遇 , 能畅达地看待人生的起起浮浮 , 是一种豁达的情怀 。
(六)、鉴赏艺术特色感受思想内涵 , (小组交流总结 , 学生自由发言 , 教师适当点播提示并对学生提到的别具特色部分反复诵读品味 。)
1.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 。
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 , 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 。这就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的融合 , 充满诗情画意而又蕴涵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 。第一段重在写景 , 与作者超然旷达的心境相映成趣 , 也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奠定了基础 。第四段虽然重在说理 , 却借追述历史陈迹、抒怀历史人物而显示人生与天地“变”与“不变’的哲理 。
2.形象优美、善于取譬的语言特色 。
如描写萧声的幽咽哀婉:“其声鸣鸣然 , 如怨如慕 , 如泣如诉 , 余音袅袅 , 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 , 泣孤舟之嫠妇 。”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情 , 写得具体可感 , 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