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说课稿如何写?(19)


2、试读,教"学法"
学生试读后,我采访学生初读文言文的感受,学生读起来仍感觉比较吃力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于是我引导学生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教给学生阅读的策略,采用老祖宗用了几千年、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读来学习这篇文言文 。
3、疏通,明"大意"
我遵循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准则 。指名读通课文后,学生就会发现有些地方的断句很明显错误了 。然后学生对照着注释,看看读懂了什么?让孩子们带着这些方法默读课文批注,然后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期间对一些特别难懂的字词和句子重点引导 。孩子在阅读交流中初步感知了课文的大意 。我用课件帮助学生画好断句,引导和帮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从而解决了读的难点 。有了方法,难学的文言文就变得易学了,孩子对学好文言文也就有了信心 。
二读:抑扬顿挫品情味
在新课程背景下,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充满语文味道的,本节语文课我主要通过换位思考,初悟知音;研磨文字,品味知音;放飞想象,深悟知音等活动突破教学重难点 。
1、换位思考,初悟知音
因为故事离我们很远,小学生要学生体会当中的知音情谊实属不易 。根据学情,在讲到: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时,我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子期,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于是你会怎么赞叹呢?引导学生将想象的内容在全班交流,使学生仿若置立其中,感受知音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接着我引导学生回到文本,读相关的句子,声情并茂地描述:真是知伯牙者,钟子期也,子期能听出琴音的内容,更难得的是能猜出伯牙的心思,这就是知音啊!这样一点拨,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换位思考的同时对知音就有了初步的领悟
2、研磨文字,品味知音
一堂充满语文味的语文课堂必须引导学生对文本精妙之处深入推敲和潜心体悟 。考虑到六年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于是我让学生默读课文说出伯牙和钟子期的知音关系,并让他们交流收集到关于伯牙和子期的背景资料,接着问:你从哪里知道他们就是知音呢?请用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后,我顺势引导学生品味"善"、"所念"、"必得"等词语的意思和在文中体现知音的精妙之处,学生通过品味字词,结合文章背景资料,从而品到伯牙,子期之间的心灵相通 。
3、放飞想象,深悟知音
接着,我适时地播放古琴曲《高山流水》,让学生闭眼欣赏,引导:你脑海里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呀?伯牙是个出名的琴师,他鼓琴肯定不只是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有可能志在什么呀?根据学生的回答,我设计了语言训练题:伯牙鼓琴志在明月,子期会曰:善哉,( )兮若( ) 。学生练习用文中的句式说句子,从感性上理解"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此时教师小结:好一个善弹的伯牙,好一个善听的子期,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这就是——知音,这就是朋友间的心灵相通 。我继续引导:那么多人懂音乐,伯牙为什么独独把子期当作知音呢?当听到那些不着边际的赞美时,你能体会到他的心情吗?当时伯牙心中一定有一种渴望,他渴望什么呀?他一定在心中无数次呼唤,他呼唤什么?终于,伯牙遇到了知音钟子期,伯牙又是一种怎么的心情?他一定会对伯牙说什么呀?这一系列的问题深化了学生对知音的理解 。最后我说:知音欢聚你想那会是个怎样的场面呢?用咱们的声音来表现知音欢聚的融洽和欢乐吧!接着学生在轻快的音乐声中读书 。这样,学生在听音乐想象和一系列的思考研读的过程中不仅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从中体悟到了知音可遇而不可求,为突破课文教学难点"伯牙为何绝弦?"铺下了情感的基础 。期间,我也利用句式善哉…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有意地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