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之路2017古诗词 名师如何讲古诗

一、先弄清写了什么?
??1.写了什么内容?
??这里内容可以是作者的某种感情,如乡情、伤离、怀古、吟边、忧思;也可以是作者对生命、社会、生活的某种见解 。
??2.如何确定写了什么内容?
??(1)注意诗歌的题目
??诗歌的题目往往告诉我们诗歌的内容,如《望洞庭》说明诗的内容是洞庭湖,《题李凝幽居》说明诗的内容是描写李凝的僻静居处 。确定了诗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情感 。
??(2)注意诗歌的关键词句
??关键词句往往透露着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对社会的认识以及作者的情感在诗歌中的走向,如2001年高考题“漠漠帆来重”句中的“重”,表面上是讲帆因湿而重,其实是讲朋友要离去,自己心情沉重 。
??(3)注意词语的隐含信息
??诗歌表达一个比较大的特点是含蓄,往往表面是一个意思,而实际讲的是另一个意思 。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一句,表面上是讲雨后叶子茂盛了花儿凋零了,实际上表达的是作者对春光的留恋和惜别 。
??(4)注意典故神话
??典故神话一般有比较固定的含义,了解这些内容对我们整体把握全诗是大有裨益的 。如1997年高考题中关于舜妃湘君姐妹的神话传说 。
??二、弄清是怎样写的?
??1.典型细节的理解
??在细节描写中往往透露着诗歌主人公的感悟、情感等内容,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 。如2000年高考题中“闲敲棋子落灯花”中的“闲敲”这一细节,表现了诗歌主人公因约客不来夜过半的烦躁 。在分析细节时要注意前后联系 。如果不注意上文的“有约不来过夜半”和下文的“落灯花”,很可能把“闲敲”理解为表现诗歌主人公闲适恬淡的心情 。
??2.注意全诗的结构
??结构的安排总是为了突出主题和作者的情感 。结构有总分式、层进式、对照式等 。如1996年的高考题整首元曲以设问开卷,分层次地叙述了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最后以概述作结,全篇有分有总、首尾呼应 。
??3.注意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如某年的高考题,这首诗的首联、颔联、颈联都是对李凝居住环境的描写,三联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居处的幽静,这是部分 。这里的核心是李凝居处的幽静,也就是整体 。在理解上面三联时如果忘了这个整体,就很可能把这三联理解成“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还要注意诗歌中的典故、神话传说也是部分,是为整体服务的 。
??4.注意表达的角度
??作者为了更好地表现自己的感悟、情感,往往从多个角度表达,以渲染环境气氛,加深读者的印象 。如2001年高考题,作者从微雨、帆重、鸟迟、海门深、浦树远,从远景、近景等角度反复地表达诗人的送别之情 。
??5.注意分析诗歌的意境
??要特别注意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弄清作者是通过哪一些景物来构成一个什么样的意境 。如1997年的高考题,作者用“湖光秋月两相和”、“白银盘里一青螺”来勾画出秋夜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和画面 。
??6.注意环境的渲染
??在诗歌中作者往往通过环境描写来调动读者的情绪,使读者在情不自禁中受到作者的影响,接受作者的观点或情绪 。如1998年高考题,作者用了草径、荒园、鸟宿树、僧敲门、分野色、动云根等物象,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静谧的李凝幽居图,使我们情不自禁地赞美李凝居处的僻静 。
??7.注意语句表达
??语言表达可从三个角度讲 。
??从整体上说我们要分析作者是直抒胸臆还是一波三折,其他如动静结合、远近结合等都要注意 。
??从句子的角度我们要注意一些修辞方法 。修辞方法总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主题,强化情感表达 。常见的如比喻(“白银盘里一青螺”)、象征(2000年春季卷表面上讲“蝉”,其实是讲人)、衬托(2001春季卷以动来衬托静)、双关(1994年高考卷表面上讲自己为什么偏爱菊,其实是对菊的品质的赞美,而赞美菊,其实又是赞美人) 。其他还有比拟、夸张、通感等都要注意 。
??从词语的角度分析,要注意欣赏用词的明确、精当,此外还有生造词语,如“独在异乡为异客”中的“异客”,本无“异客”一词,但承“异乡”而来又很自然,强调了“异”;词性开拓,如“应是绿肥红瘦”,绿不能肥,红也不能瘦,肥、瘦本无茂盛、凋零之意,但用在这里别具新意,形象、贴切;谓语迷失,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浮云”、“落日”后本还有谓语,但如果加上“像”一类的动词,上下文之间的联系就太紧密了,原诗本要表达一种飘荡的感觉,一加动词就失去了这样的感觉;系词两边不对称,如“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明明是杨花,作者却说成是飘飞的离人泪,既拓展了内容,更强化了感情;倒错的因果关系,如“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易水给人一种悲壮的感觉,不是从过去一直到现在,而是作者心中郁结的情感,换句话说,是因为作者心中的情感,才有一种“水寒”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