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述的诗词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是什么( 九 )


王湾《次北固山下》
王维《山居秋瞑》《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元二使山西》《竹里馆》
孟浩然《过故人庄》《宿建德江》《春晓》
崔颢《黄鹤楼》
贾岛《寻隐者不遇》
贺知章《寻隐者不遇》
西鄙人《哥舒歌》
王翰《凉州曲》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闺怨》《出赛》《从军行》
顾况《宫词》
刘禹锡《乌衣巷》《浪淘沙》《望洞庭》
杜牧《山行》《秋夕》《江南春》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惠崇春江晚景》《水调歌头》《饮湖上初晴后雨》
王安石《泊船瓜洲》《书胡阴先生壁》
陆游《书愤》《示儿》
林升《题临安邸》
叶绍翁《游园不值》
文天祥《过零丁洋》《正气歌》
曹植《七步诗》《白马赋》
骆宾王《咏鹅》
王之涣《凉州词》
高适《别董大》
韩翃《寒食》
韦应物《滁州西涧》
杨万里《小池》《晓出敬慈寺篱门迎凉有感》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龚自珍《己亥杂诗》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2195979.html?fr=qrl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9580451.html?si=2&wtp=wk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讲什么内容?《中国文化概论》课程讲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 。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的伟大祖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向世界开放,并从各个方面融入国际社会 。
在课程内容上,我们安排了五个板块:第一板块是对中国文化的整体描述,包括《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力图给大家一个对中国文化的总体印象;第二板块是对中国主要精神文化的概括性介绍,包括《中国的文学》、《中国的艺术》、《中国的哲学》和《中国的宗教》四个专题;第三板块以制度文化为代表,具体讲授中国古代文化遗产,包括《中国古代的选举和考试》以及《中国古代职官制度》两个专题;第四板块是对中外文化关系的剖析,突出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包括《汉学的历史与现状》、《中外文化交流》和《中国文化的传播》三个专题,汉学研究侧重中华文化的国外接受者、研究者,是用他者的眼光来看中国文化;中外文化交流凸现的是中外文化关系的双向性;中国文化传播侧重我们自己作为传播者,主要讲中华文化目前如何走出去的问题 。最后,我们安排了《中华文明探源》这一专题,为大家介绍“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最新成果,相信它会改变我们对中华文明源头的很多固有看法,使大家对祖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产生更丰富的了解和更深刻的认识 。应该,说这五大板块紧密配合、环环相扣,从不同角度来为大家展现祖国文化的灿烂辉煌 。
在师资队伍的选择上,既有年逾七旬,仍笔耕不辍、以传播中华文化为己任的周思源教授等老教师,也有孜孜以求、挥洒自如的学术中坚杜道明教授等中年教师 。同时,为了体现课程的丰富性和生动性,我们特邀了在民族文化研究方面颇有造诣的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徐万邦教授 。这些名师们所讲授的内容,蕴含着他们毕生研究的成就及心血,相信能让大家在整体上对中国文化的形式及内涵有一个把握 。
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我们设置了清晰的课程导航:“学前评估”帮助大家在学习前对自己的基础进行初步评估;“专题导读”引导大家进入本专题的实质学习;“教师精讲”是老师具体教授部分,以视频和讲稿两种形式呈现,是各专题的核心内容;“课后思考”既是对本专题所学的回顾,也是思维的发散和创新;同时,我们设置了内容丰富的“相关知识”栏目,以“历史坐标”梳理本专题涉及的知识脉络,以“延伸阅读”扩展大家的视野,并提供“参考书目”供有志深入研究的学生选择研读;最后,还有“专题自测”用于检验这一阶段的学习成果,并迅速反馈成绩 。另外,个性化的课程论坛,能让大家随时保持和老师及“同班同学”的联络,随时分享和沟通对中国文化的学习体会 。
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探索之旅,让我们走进《中国文化概论》网络课程,跟随诸位名师大家,一起分享,一起发现,共同成长 。
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大概分为哪几个部分?中国传统文化主要由儒、佛、道三家文化为主流组成 。
传统文化不仅思想深邃圆融,内容广博;更重要的是,儒家、佛家、道家三家文化,高扬道德,为国人提供了立身处世的行为规范,以及最终的精神归宿 。儒家以仁义教化为核心;道学以顺应自然为核心;佛学以慈悲、大爱、解脱为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