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手法 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有哪些( 五 )


1、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 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 , 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 , 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
“想当年 , 金戈铁马 , 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 , 全是用事 。“想当年 , 金戈铁马 , 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 。作者借赞扬刘裕 , 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 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
“过春风十里 , 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 , 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 , 是虚写;“尽荠麦青青” , 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 , 是实写 。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
又如: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 , 望帝春心啼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 , 蓝田日暖玉生烟 。”连用了蜀帝化鸟 , 庄周化蝶 , 鲛人珠泪 , 蓝田烟玉四个典故 , 以隐喻手法从不同侧面写一生不幸 。理想追求如同幻影 , 人生旅途遗恨重重 , 像杜鹃一样总在悲鸣 , 像明珠一样时时流泪 。四个典故 , 构成了一个绵邈微婉的意境 , 寄寓了诗人浓重的悲慨 , 抒民了诗人的郁愤 。
常见的用典意思
投笔:弃文从武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长城:守边的将士
红豆:象征爱情或相思楼兰:边境之敌瑟瑟:原为绿色宝石的名称,后来借指绿色
折腰:屈身事人杜康:酒化碧:刚直忠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黍离: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鸿雁,雁书,雁足,鱼雁:书信,音讯
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指垂老之年尺素:书信
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青鸾,青鸟:传递书信的人
鹧鸪: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双鲤,鲤鱼,鲤素:书信
杜鹃: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五柳:隐者
东篱,采菊: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鸿鹄:人有远大志向
雕虫: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三径:隐士居住的地方
风骚: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文采劳歌,渭城,阳关:送别时唱的歌曲
长亭,南浦,柳岸:送别地夕阳:离别时的心情或暮年老年
牧童:淡泊,田园生活烟波:离别后漂泊无依吴钩:武器或有勇武豪情
明月:乡愁青云:高的地位孤雁,落帆,断鸿:孤独游子
青紫:高官显爵丁香:愁心或情结青梅竹马:男女小时天真无邪一起玩耍
蝉鸣:悲秋青天:清官落花:伤春
落叶:秋天黄昏日暮:死亡迫近的忧惧或苍茫的历史意味
飞蓬,孤蓬,归蓬:孤寂的游子西楼,望江楼:送别地或悠悠愁绪
梅子:含有风情意味(梅子成熟:少女怀春)(梅雨:悠悠愁绪)
2、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 , 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
碧玉妆成一树高 ,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 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 , 运用巧妙的比喻 , 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 , 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
3、想象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 , 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 , 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
“湖光秋月两相和 ,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 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的《望洞庭》)
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 , 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 , 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
4、衬托或烘托:指的是以乙托甲 , 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
“大江东去 ,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苏轼《念奴娇 • 赤壁怀古》)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 , 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 , 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 , 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 , 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