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古人如何利用光速传讯

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古人如何利用光速传讯)
烽火狼烟 , 中国古人如何利用光速传讯
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古人如何利用光速传讯

残存的汉长城城墙和烽火台
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古人如何利用光速传讯

破城子汉代遗址出土的引火苣
在古代 , 中国人发明的烽火传讯 , 其速度堪比今天的光电传音 。
在甘肃博物馆收藏的国家一级文物中 , 有一种藏品叫引火苣 , 呈圆柱状 , 外面是芦苇秆 , 用绳索捆绑扎实 , 有的比较长 , 约2米 , 有的比较短 , 不到1米 。它们出土于河西走廊瓜州县东南25公里处一座名叫破城子的汉代遗址 。其作用就是用来点燃烽火传讯的 。
壹 古代的两个传讯故事
公元前490年9月12日 , 在欧亚大陆的另一端 , 波斯人和雅典人在离雅典不远的马拉松海边发生了一场战役 , 史称希波战争 , 雅典人最终获得了胜利 。为了传递胜利的喜讯 , 雅典统帅派一个叫裴里庇第斯的士兵回去报信 。裴里庇第斯是个有名的“飞毛腿” , 他一口气跑到雅典 , 上气不接下气 , 激动地喊道:“雅典人 , 我们……胜利了!”说完 , 就倒地死了 , 累死的 。
这就是现代马拉松比赛的渊源 。
在希波战争发生三百年前 , 正是我国西周周幽王(前782年—前771年)时期 , 也发生过一件因通信而导致的灭国事件——烽火戏诸侯 。
西周时有一名美女褒姒 , 性不爱笑 , 幽王为取悦她 , 举烽火召集诸侯 , 诸侯匆忙赶至 , 却发现并非寇匪侵犯 , 只好狼狈退走 。后来 , 犬戎入侵 , 周幽王举烽火示警 , 诸侯以为又是骗局而不愿前往 , 致使幽王被犬戎所弑 , 褒姒被掳 , 西周灭亡 。
当然 , 西周灭亡是历史的必然 , 烽火戏诸侯只不过是个催化剂 。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在三千年前 , 中国人就已在利用烽火通信 。
理论上来说 , 烽火传讯的速度就是光的速度 。光速每秒约30万公里 , 区区一个马拉松42.195公里赛程 , 转瞬即至 。如果当时希腊也有烽火台 , 也就不会发生长跑健将裴里庇第斯的悲剧 。
贰 烽火传讯到底有多快?
烽火是古代敌寇侵犯时的紧急军事报警信号 , 烽火台后来成为中国长城防御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
甘肃境内分布有战国秦、汉、明三代长城 。长城是一个由关隘、城墙、楼台与烽火台等组成的规模浩大的军事系统工程 。不论汉长城还是明长城 , 烽火台的数量都是最多的单体建筑 。目前 , 汉长城沿线发现单体建筑408 座 , 其中烽火台375座 。明长城沿线发现单体建筑1519座 , 其中烽火台1218座 。百思特网
为什么要建这么多的烽火台呢?这就要从烽火台的作用说起 。
在古代 , 烽火台的设置基本上是以交通线和边防线为主 。河西走廊长城的烽火台可分为两类 , 一类是与长城同线的烽火台 , 其任务是烽火报警、传递邮件、守卫长城、保卫边境;另一类是百思特网了望报警的烽火台 , 是延伸到长城边墙之外的望线 , 主要任务是向指挥部门传递准确的军情 。
当马蹄纷乱、人声哭号 , 烽烟便是一道伤口 , 更是一百思特网道紧急动员令 。在烽火台上点燃引火苣 , 一股浓烟升起 , 人们看见烟火 , 就知道有敌进犯 。
“昼则举烽 , 夜则举火”是烽火的两种形式 , 从视觉原理上来看 , 人们在白天很容易看见烟 , 而在夜晚则能够清晰地看见火 。要使白天的烟浓一些 , 那就得有特殊的材料 , 比如用狼粪做燃料 。
为了快速传递信息 , 长城沿线修筑了大量的烽燧 。汉朝时 , 边境五里设一燧 , 十里一墩 , 三十里一堡垒 , 一百里一城寨 。
如果边疆有警 , 消息究竟多长时间才能准确传达到长安呢?汉代烽火通信的速度 , 据汉简记载 , 一时约行99里 , 西汉实行一日十八时制 , 一里约等于今天的325米 , 若以此折算 , 汉代烽火传递速度一昼夜当行579.15公里 , 从敦煌到长安只需要三昼两夜60小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