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词应用题 古诗应用题(17)


抓住特点描写三峡的四季之景:夏季的景色——水流湍急;春冬景色——清荣峻茂;三峡的秋天——寂静、凄凉 。
■(六)《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一、作者: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学过他的文章有《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江城子 密州出猎》
填空
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 。
2、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3、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主旨句)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 。(旷达胸怀)(1)贬谪悲凉 。(2)人生感慨 。(3)赏月喜悦;(4)漫步悠闲 。
思考:1、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 。(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 。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 。)
八、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月光(月色)
九、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哪一句 “庭下如积水空明……影也”
十、中心思想 本文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 。
八年级下册■(七)马说韩愈
■(八)《送东阳马生序》(明朝:宋濂)
1、文学常识、作者 明朝著名文学家 宋濂
思考、(1)从几方面概括作者求学时的客观条件?路途:遥远艰难 。衣着:破旧不能御寒 。饮食:每日两顿,毫无滋味 。
(2)应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答:学习条件不好,仍然能学习好,像宋濂那样;学习条件好,却不一定能学得好,像某些“太学生”那样 。学习条件好坏对学习能够有所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学习成功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艰”专心致志,这是宋濂起身体会,也是古今学有所成的人的共同体会 。
(3)本文是写给马生的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增强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
■(九)小石潭记——唐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 。
①课文按什么顺序写? 游览顺序 。
②课文抓住了小石潭什么特点? 幽静 。
③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幽深冷寂,孤苦凄凉 。悲哀深沉 。
④本文通过写景,把感情寓于景中 。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有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怆的情感 。
⑤文中的“对比”和“烘托” 点拨:Ⅰ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 。Ⅱ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 。
■(十)岳阳楼记范仲淹
首段交待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写滕子京在逆境中的成绩,交待作记缘由,为后文的阔达胸襟做铺垫 。
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仍然“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答: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奋发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 。
5、第二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抒情)
思考:(1)第三四段作者用虚笔设想了一明一暗两个场景,为什么会产生一悲一喜的结果?
答:自然的景象包括天气的阴晦晴朗会影响人的情绪,天气恶劣才会“感极而悲”,天气美好才会“心旷神怡” 。
(2)第三、四段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写这两段的目的是什么?)
答:推导出“古仁人之心”与“二者之异”,表现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襟 。
(3)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什么? 答:以物喜,以已悲 。
(4)第五段中“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的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作者对“二者之为”持什么态度?
答: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 。引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否定 。
(5)作者赞美古仁人的实际目的是什么? 答:否定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勉励友人 。
(6)“迁客骚人”“古仁人”的区别在哪里?
答:悲喜观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 以已悲” 。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003年河北省中考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