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词应用题 古诗应用题(18)


(7)第五段的议论作用是什么?
答: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 。点明中心 。
七、词语欣赏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答:“怒”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风势之大,声音之响 。
■(十一)醉翁亭记
复习文章知识 。(1)归纳段意
第一段:写醉翁亭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 。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景色 。
第三段:滁人、宾客、太守游琅山的情形 。第四段:写日暮醉归,点明全篇主旨 。
(2)本文第一段写景的顺序是什么? 答:由远到近 。
(3)“太守自谓也”在文中作用是什么? 答:制造悬念,引出下文 。
(4)请写出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 。答: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5)第三段文字一共描绘了几幅图画?分别是什么?核心又是什么?
答:四幅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其中核心是太守醉 。
6、理解背诵 。(1)“醉翁”的由来是什么?请用文中原话回答 。
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
(2)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 。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什么?
答: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
(3)第二段中哪个句子把山水之乐具体化了?
答: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4)请写出夕照全景的句子 。
答: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
(5)请写出归后情景的句子 。答: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
(6)概括本文的主旨 。与民同乐(文中原句“醉能同其乐”)(醉乐统一的句子)
(7)领起全文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 。
(8)文章中微露主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
(9)体现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10)为后人传诵最多的一句话(七个字的成语)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
(11) 文中作者描绘琅琊山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
(12)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13) 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14)文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文字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
7、请举出本课的两个成语,并说说现在人们常用它表达什么意思 。
“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水落石出”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事情真相大白
8、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
三、文章内容理解:
《醉翁亭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与民同乐的图画 。前人说本文“句句是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 。
全文的主旨是:与民同乐 。“乐”字贯穿全文 。
文章的名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对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范仲淹以天下为忧 。
■九年级上册:(十二)出师表
1作者:诸葛亮是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
题解:表:古代奏议的一种 。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 。
1、写尽作者一生的句子: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
2、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
3、后汉倾颓的原因: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
4、诸葛亮的三条建议: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妄 。
5、诸葛亮的政治愿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
6、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不利的客观条件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7、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
8、表达了作者对刘氏父子感情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
9、简述“三顾茅庐”故事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
10、第七段中“大事”具体指什么?用文中的话回答“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