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咏花枝泥土的诗词 关于指甲的诗词

只有染指甲的诗,单纯说指甲的没有吧 。。
女性染手指甲起源于唐代 。唐代诗人张祐《弹筝》诗有云:“十指纤纤玉笋红,雁行斜过翠云中 。”其中“玉笋红”,指的就是染过的娇红指甲 。然而,真正用诗词来描写染指甲美的高手应该元末明初的诗人杨廉夫 。
杨廉夫有一首专门咏染指甲的诗,写得是酣畅尽致,诗云:“金凤花开色更鲜,佳人染得指头丹 。弹筝乱落桃花瓣,把酒轻浮玳瑁斑 。拂镜火星流夜月,画眉红雨过春山 。有时漫托香腮想,疑是胭脂点玉颜 。”该诗除首句叙事平起外,句句都是形容美人嫣红的指甲 。他还写过一律来歌咏红指甲,自然也是写得恰到好处:“金盘和露捣仙葩,解使纤纤玉有瑕 。一点愁凝鹦鹉喙,十分春上牡丹芽 。娇弹粉泪抛红豆,轻掏花枝镂绛霞 。女伴相逢频借问,几番错认守宫砂 。”杨廉夫不但擅诗,其词写得也颇可点赞 。他在一首词中,这样咏美人的红指甲:“夜捣守宫金凤芷,十尖尽换红鸭嘴 。一曲鼓瑶琴,数点桃花汛流水 。”二四两句把佳人娇红的美甲,描写得淋漓生动,精警观止 。
过去,人们用的染甲材料,基本都是天然植物的花朵,常用的两种是凤仙花和指甲桃花 。凤仙花,在各地叫法不同,上述诗词中的“金凤”就是它的一个别名 。“指甲桃”染甲的记载见于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 。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我国民间女孩染指甲用的基本都是种在房前屋后的“指甲桃” 。
关于岁寒三友的诗句诗中“竹”
①竹石(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
②《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③《官舍竹》(宋·王禹)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
④《元佑五年十二月十二日同景文义伯圣途次元伯固蒙仲游七宝寺题竹上》(苏轼)
⑤结根岂殊众,修柯独出林 。孤高不可恃,岁晚霜风侵 。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苏轼)
诗中“梅”
①《山园小梅》(宋•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
②《早梅》(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
③《卜算子· 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
④《卜算子 ·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⑤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
诗中“松”
①《饮酒》(陶渊明)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
②《青松》(陈 毅)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
③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尽日,寒尽不知年 。
关于红茶的诗词《红茶花》
[唐]司空图
景物诗人见即夸,岂怜高韵说红茶 。
牡丹枉用三春力,开得方知不是花 。
《山泉煎茶有怀》
白居易 唐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
白话译文
坐着倒一鼎清凉的水,看着正在煎煮的碧色茶粉细末如尘 。
手端着一碗茶无需什么理由,只是就这份情感寄予爱茶之人 。
(作者在诗中所怀念的爱茶人,可能是他的妻舅杨慕巢,如作者在<睡后茶兴忆杨同州>诗中提到的"不见杨慕巢,谁人知此味.")
关于咏花枝泥土的诗词 关于指甲的诗词

扩展资料:
《山泉煎茶有怀》 作品鉴赏
诗人似乎处在一种无所事事之状态,惟有以煎水煮茶为乐,还要把这种特殊饮茶享受传递给爱茶友人 。

把茶大量移入诗坛,使茶酒在诗坛中并驾齐驱的是白居易 。从白诗中,我们看到茶在文人中的地位逐渐上升、转化的过程 。
作为一个大诗人,白居易从茶中体会的还不仅是物质功用,而是有艺术家特别的体味 。白居易终生、终日与茶相伴,早饮茶、午饮茶、夜饮茶、酒后索茶,有时睡下还要索茶 。他不仅爱饮茶,而且善别茶之好坏,朋友们称他为“别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