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集怀古诗词 古诗词马嵬坡怀古

《红楼梦》第五十一回,薛小妹作怀古诗谜十首,其中前八首诗每首诗以一个名胜古迹引出一个人 。然而其中多首诗的内容却与所指之人的相关典故严重的背离,但也有例外,有的诗篇的用词就与所述之人高度一致,比如第八首《马嵬怀古》: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
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
对于这首诗,人们并不愿意仔细研究,只是凭着杨玉环这个名字就往别的事身上联系,其实,问题并没有那么复杂,马嵬坡是杨贵妃香消玉殒的“埋玉”地,《马嵬怀古》当然就是要缅怀杨贵妃了 。由于作者就是直接借杨贵妃的事迹来抒发他的《长生殿》情结,所以这首诗的用词,怎么颠过来倒过去分析,都与《长生殿》中的杨贵妃丝毫不差 。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前半句是虚词,不具备个性化,后半句就是对杨贵妃一生个性化十足的真实写照,我们不妨把这句话拆成三个词来分析:
温柔:用“温柔”一词来形容杨玉环的生前非常的恰当,在《长生殿》里说杨玉环是“性格温柔,姿容艳丽 。”(第四出《春睡》),唐明皇与杨玉环更是“花朝拥,月夜偎,尝尽温柔滋味 。”(第二十一出《窥浴》);
一旦:“一旦”二字体现了事件的突然性,强调的是在马嵬驿站突然发生的兵变,令所有人都促不提防;
付东洋:而“付东洋”三个字无论怎么解释说的都是杨玉环死后的情形,这里的付东洋完全有可能源于从古至今流传的杨贵妃在马嵬之变后东渡日本的故事 。即便是把“付东洋”按付之东流来解释也还是说杨玉环马嵬之死之事,一代温柔皇妃之芳魂付之东流,一去不复返 。
一个温柔美女突然人间消失,这就是“温柔一旦付东洋”的含义,但故事却没有结束,就是不在了人世,杨玉环却余韵犹存 。正如薛小妹诗的后两句所说:“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
关于这两句诗,百度百科有如下解释:风流迹:即下文的“锦香囊”隐指被风吹落的白芍药花瓣 。衣裳尚有香:杨贵妃葬于驿道旁,唐玄宗从四川反回时,密令改葬,传说开墓后见杨贵妃肌肤已坏,而胸前锦香囊仍在 。
其实这种解释也只是表面化的文章,并没有真正理解杨妃文化的精髓,在中国的杨妃文化中,“风流迹”代表了杨玉环的整个贵妃生涯,从我们现在掌握的文字资料上看,李白、杜甫、杜牧、白居易和唐伯虎等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来描述杨贵妃的风流生活,尤其是白居易的《长恨歌》堪称是诸多歌咏杨贵妃的作品中传世精品,而洪升的《长生殿》更是把杨玉环的“风流迹”推向了高峰:
爱他,红玉一团,压着鸳衾侧卧 。(老、贴背介)这温存怎不占了风流高座!——第四出《春睡》
俺仔细看他模样,只这持杯处,有万种风流殢人肠 。——第十六出《舞盘》
清虚殿,集群真,列绮筵 。桂花中一对神仙,桂花中一对神仙,占风流千秋万年 。——第五十出《重圆》
“只因遗得风流迹”,只要把杨玉环的风流事迹解释搞清楚了,这句就再无难点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些解析,包括一些著名的学者,往往把杨玉环的“风流”解读为“淫滥”,说这首诗是在影射秦可卿的放荡生活云云,这是对中国古典文化的极大亵渎,无论是“尽删太真秽事”的《长生殿》,还是旗帜鲜明反对“淫秽污臭,屠毒笔墨,坏人子弟,”的《红楼梦》都为我们树立了高雅文学品位的典范,这是否让我们那些以阴暗心理来对待《红楼梦》美女文化的所谓学者汗颜呢?和《长生殿》一样,“风流”二字绝对是一个褒义词,大家不妨回顾一下《红楼梦》中的那么些“风流”都是说的什么人什么事?
第一回:“你放心,如今现有一段风流公案正该了结,这一干风流冤家,尚未投胎入世 。趁此机会,就将此蠢物夹带于中,使他去经历经历 。”而这桩“风流公案”正是发生在“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草和赤瑕宫神瑛侍者的故事 。
第三回:“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
第五回,晴雯判词:“风流灵巧招人怨 。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
第五回,仙女兼美:“早有一位女子在内,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 。”
够了,宝玉、黛玉和晴雯已经足以说明“风流”一词在《红楼梦》中的取向 。就是那个兼美也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淫荡 。
大家不要以为,把“风流”二字加之于有着无数风流韵事传说的杨贵妃身上是理所当然 。笔者已经在《品红楼 说风流》一文中证明了,杨玉环的“风流迹”是洪升的《长生殿》中的专利 。除了洪升,其他人并不用这个词来形容杨贵妃,我检索了除《长生殿》外的另外几部有影响的关于杨贵妃的文学作品,白居易的《长恨歌》,陈鸿的《长恨歌传》,白仆的《梧桐雨》和乐史的《杨太真外传》,结论连我都有点不敢相信,这四部作品中竟然没有出现过一次“风流”二字,笔者生怕有纰漏,又用电脑文档检索的方式搜索了一次,结果也没能找到“风流”二字,这与《长生殿》从头到尾贯穿的“风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只因遗得风流迹”说的只能是《长生殿》中的杨玉环,如果对《长生殿》中的文化精神没有非常深入的了解,是写不出这句诗来的,最能把握此分寸者,唯《长生殿》原作者尔,曹雪芹焉能做到 。不信把从曹雪芹开始到现在二十多个所谓《红楼梦》作者的咏杨贵妃的作品都收集起来,看看能有几个“风流”,能不能抵过《长生殿》中的“风流”?!“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连我们伟大的领袖都不把“风流”看做贬义,我们还有什么理由用“风流”来向古典美人身上泼脏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