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诗词书画网 关于唐诗的资料( 八 )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 。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 。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 。其经历和诗歌创作可以分为四期 。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这一时期曾先后游历吴、越(今江浙一带)和齐、赵(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 。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 。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 。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 。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 。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 。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 。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 。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 。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
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 。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 。后返成都 。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 。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 。是时有梦李白二首,天末怀李白,寄李白二十韵 。又有寄高适、岑参、贾至、严武、郑虔、毕曜、薛据及张彪诗 。时赞公亦谪居秦州,尝为公盛言西枝村之胜,因作计卜居 。置草堂,未成,会同谷宰来书言同谷可居,遂以十月,赴同谷 。途经赤谷、铁堂峡、盐井、寒峡、法镜寺、青阳峡、龙门镇、石龛、积草岭、泥功山、凤凰台,皆有诗 。至同谷,居栗亭 。贫益甚,拾橡栗,掘黄独以自给 。居不逾月,又赴成都 。以十二月一日就道,经木皮岭、白沙渡、飞仙阁、石柜阁、桔柏渡、剑门、鹿头山 。岁终至成都,寓居浣花溪寺 。时高适方刺彭州,公甫到成都,适即寄诗问讯 。
760庚子肃宗上元一(干元三年)闰四月改元,杜甫四十九岁 。在成都 。春,卜居西郭之浣花里 。表弟王十五司马遗赀营造,徐卿(疑即知道)、萧实、何雍、韦班(应物侄)三明府供果木栽,开岁始事,季春落成 。时韦偃寓居蜀中,尝为公画壁 。初秋,暂游新津,晤裴迪 。秋晚至蜀州,晤高适 。冬,复在成都 。
761辛丑肃宗上元二,史朝义杀史思明 。杜甫五十岁 。居草堂 。开岁,又往新津 。二月,归成都 。秋,至青城 。旋又归成都 。是时多病,生计艰窘 。始有迁地吴楚之念 。冬,高适至成都,尝同王抡过草堂会饮 。
762壬寅肃宗宝应一四月改元,帝及玄宗崩,太子豫及位 。诗人李白死(701-762) 。杜甫五十一岁 。自春至夏,居草堂 。与严武唱和甚密 。武时有馈赠 。七月,送严武还朝,以舟至绵州,抵奉济驿,登陆,遂分手而还 。会徐知道反,道阻,乃入梓州 。秋末,回成都迎家至梓,然颇有东游之意 。十一月,往射洪县,到金华山玉京观,寻陈子昂读书堂遗迹 。又访县北东武山子昂故宅 。旋复南之通泉县,访郭元振故居,于庆善寺观薛稷书画壁 。又于县署壁后观稷所画鹤 。
763癸卯代宗广德一(宝应二)七月改元闰正月,李怀仙杀史朝义 。杜甫五十二岁 。正月,在梓州,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便欲还都,俄而复思东下吴楚 。间尝至阆州(四川阆中),因游牛头、兜率、惠义诸寺 。既归梓,又因送辛员外,至绵州 。自绵归梓 。又往汉州 。夏,返梓州 。初秋,复别梓赴阆 。九月,祭房管 。秋尽,得家书,知女病,因急归梓 。十一月,将出峡为吴楚之游,于是命弟占归成都检校草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