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花》教学反思写法怎么样?( 三 )

《养花》教学反思写法怎么样?


《养花》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一篇散文 。文中讲述了“我”养花的情形,从中感受到养花既须劳动,又长知识,能给人们带来乐趣,抒发了“我”爱花、爱养花,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
《养花》是小学课本的传统篇目之一,作为名家名篇,研究这课的老师自然不少 。大多数教学设计总是以“感受养花之乐”作为中心话题,以“找乐趣,谈乐趣,读乐趣”为教学思路 。
这种教学的不足是:
首先,忽视了对老舍先生的爱花之情的感悟 。正是因为老舍先生爱花情深,才有了养花之事和养花之乐,脱离了爱花之情来谈养花之乐,恰似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
其次,就乐趣谈乐趣,学生的思考呈开放性,但流于琐碎、零散,缺乏整体感和层次性 。
第三,如何理解“忧和泪也是一种乐趣”成为难点 。
在反复阅读中,我渐渐感受到作者传递给读者的不仅仅是养花之乐,文中处处洋溢着作者的爱花之情,两种情感交织在一起,交相辉映,相应成趣!另外,老舍先生用自己丰富的情感去感受丰富多彩的生活,这些丰富的情感,“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这也是一种乐趣呀!同时,在字里行间,还蕴含着许多发人深省的哲理:“多得些知识决不是坏事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等等 。
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们明确了学习思路:体会爱花之情,理解养花之趣,体验育花之理 。“爱花之情”是“养花之趣”的前提和基础;“育花之理”是“爱花之情”和“养花之趣”的提高与发展 。

《养花》教学反思写法怎么样?


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我努力追寻着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并力求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别具特色 。在《养花》公开教学时,我采用了别开生面的教学形式,即聘请三位同学做老舍的代理人,而后请下面的同学就课文内容及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向“老舍”发问 。但是独领风骚的外在形式并没有使内在的内容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展露 。相反,整节课的教学内容显得有点零乱无章,而我声情并茂的解析和总结也没起到力挽狂澜的成效 。
【《养花》教学反思写法怎么样?】新课改滋润着我的课堂教学,并使之充满生机和活力 。但由于我过于注重其外在的表现形式,而使《养花》这篇脍炙人口、耐人寻味的文章并没有得到合理的、预期的教学效果 。思来想去,这篇文章朴实无华、于平淡中蕴涵着深刻的意味和道理 。教学中更应侧重于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教师应相机抓住文中一些重点句子适时引导、点拨,反复朗读,使生情感得到升华,让浅显的道理铭刻于学生心中 。